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2-09-08
1. 发布拟征地通告:征地部门发布公告,通知相关村民拟征地的意向,并组织听证会。
2. 地籍调查和地上附着物登记确认:进行土地的权属调查和登记确认,确定征地范围和相关附着物。
3. 拟定“一书四方案”并上报审批:制定征地补偿方案、安置方案、拆迁方案和用地方案,并上报审批。
4. 征用土地公告:公告征用土地的决定,通知相关权益人。
5. 征地补偿登记:登记征地补偿的相关信息,确保权益人的合法权益。
6. 拟定补偿安置方案并公告:制定征地补偿和安置方案,并公告通知相关群众。
7. 根据群众意见修改相关方案并公告:根据群众的意见对相关方案进行修改,并公告通知相关权益人。
8. 落实征地补偿安置资金:确保征地补偿和安置资金的到位,保障相关权益人的合法权益。
9. 实施补偿安置方案并交付土地:按照制定的补偿和安置方案进行实施,并将土地交付给相应的使用方。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条的规定:
房屋征收部门应制定征收补偿方案,并报市、县级人民政府审批。市、县级人民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对征收补偿方案进行论证,并公布征求公众意见。征求意见的期限不得少于30日。
1. 征收决定:征地部门根据法定程序作出征收决定,并通知相关权益人。
2. 安置补偿:征地部门与被征收人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订立补偿协议,涉及补偿方式、金额、支付期限、产权调换房屋的地点和面积、搬迁费、临时安置费、停产停业损失、搬迁期限、过渡方式和期限等事项。
3. 强拆实施:在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并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不搬迁的情况下,进行强制拆迁。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补偿协议一旦订立,各方当事人必须履行协议约定的义务。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补偿协议的义务,另一方当事人有权依法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