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2-08-23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通过诉讼途径离婚。具体流程如下:
1. 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2. 人民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应当进行调解。
3. 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情况下,应当准予离婚。
以下情形满足之一,可以准予离婚:
1. 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2. 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3. 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4. 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
离婚是基于合法有效婚姻的消灭,夫妻间的忠贞、扶助义务也随之消失。对于精神病人在离婚诉讼中,需要考虑离婚后的生活、居住问题。根据法律规定,以下情况应予以经济帮助:
1. 被确认为完全不能自理、或者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部分不能自理的精神病人,对方在离婚时应给予一次性的经济帮助款项或一定的财产。
2. 如果一方生活困难,另一方应从个人财产中给予适当帮助。具体办法可以通过协议达成一致,如果协议不成,由人民法院进行判决。
经济帮助款项或财产的给付方式应根据当事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当地的生活水准来确定。如果给付人在经济上确有困难,可以采取分期偿付的方式。给付的财产可以是财产的使用权或所有权。具体原则和标准应当遵循法律规定,对于法律未明确规定的情况,应根据生活困难的程度大小,因人、因案而议,灵活处理。
总之,离婚诉讼中的精神病人应当得到合法权益的切实保护。婚姻自由是每个人的权利,即使是精神病人也应享有这一权利。然而,由于精神病人的特殊情况,离婚只能通过诉讼解决。离婚案件属于身份关系的诉讼,必须由离婚当事人表明是否愿意离婚,诉讼代理人无权作出决定。因此,此类案件应由人民法院裁决,以判决的形式结案。即使当事人双方达成一致调解协议,也不能以调解方式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