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 更新时间:2022-07-20
1. 债权的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八条的规定,债权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债权可以因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规定,使权利人能够要求特定义务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
债权与资产有着明确的区别。资产一般指的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而不属于权利范畴。债权作为一种权利,不属于资产的范畴。因此,债权一般不被视为资产。
1. 申请启动破产程序
当债务人无力或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债权人有权申请启动破产程序,以确保债权的实现。
2. 在破产程序中享有平等权利
在破产程序开始后,无论是债权人发起的破产程序还是债务人发起的破产程序,债权人均有权申请登记并在破产程序中享有同等的权利。无论是接到人民法院通知还是见到人民法院发布的公告,债权人都有权利参与破产程序。
3. 债权人会议权益
债权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参加债权人会议。即使不参加会议,债权人也有权提前获知会议召开时间和议事事项。债权人的表决权取决于其持有的债权额。
4. 提供证据
债权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提供证据,并且举证责任适用民事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规定的举证责任原则。
5. 申请回避
债权人有权申请回避。在破产程序中,债权人申请回避一般是认为审判人员或清算组成员与个别债权人存在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其公正执行职务。这与普通民事诉讼案件中当事人申请回避的情况有所不同,需要注意区别。
6. 提出管辖权异议
债权人认为受理破产案件的法院无管辖权时,可以提出管辖权异议。然而,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并在规定的期限内以法定方式提出。
7. 申请复议
当对债权人会议的某些决议存在异议时,债权人可以申请合议庭审理该案进行复议。
债权诉讼的时效根据是否约定还款期限而定:
1. 有约定还款期限的情况:
如果债务人与债权人在债权形成时约定了还款期限,那么债权诉讼时效为3年,计算起始时间为约定的还款期限届满之日。
2. 无约定还款期限的情况:
如果债务人与债权人在债权形成时未约定还款期限,那么债权诉讼时效最长为20年。超过20年后,法院将不再保护债权人的权益。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债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合法取得的债权受法律保护。而资产一般是指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而不属于权利,所以债权一般不属于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