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2-08-10
1、小孩抚养权的约定方式包括以下内容:当事人可以约定小孩抚养权的归属情况,不直接抚养方需支付的抚养费,以及不直接抚养小孩方的探望权。
2、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规定,父母离婚不会消除母与子女间的关系。离婚后,无论小孩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然是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仍然有抚养、教育、保护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对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母亲直接抚养是原则。对于已满两周岁的子女,如果父母双方无法就抚养问题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将根据具体情况,以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作出判决。对于已满八周岁的子女,应尊重他们的真实意愿。
1、抚养费包括子女的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
2、抚养费的具体数额确定:根据最高院关于法院审理离婚案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意见,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来确定。夫妻离婚后,孩子的抚养费一般按照以下标准支付:
(1)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按照月总收入的20%至30%的比例支付。如果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
(2)固定收入的,抚养费数额可根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3)特殊情况下,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3、抚养费的支付方式:
(1)一次性支付;
(2)定期支付或以物折抵:定期支付一般按照月、季或年支付,以物折抵通常适用于下落不明的一方。
(一次性支付或以物折抵一般以十八周岁为底线)
4、关于抚养费的变更条款:一旦子女抚养费生效后,由于生活具有变动性,父母的经济状况、抚养能力以及社会实际生活水平发生变化时,可以提出增加、减少或免除抚养费的要求。子女要求增加抚养费的情况包括:
(1)定抚养费数额不足以维持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
(2)子女患病、上学等,实际需要已超过原定数额。
1、抚养费是父母离婚后对未成年子女应尽的抚养义务的体现,原则上应支付至子女成年。但有以下两种情况:
(1)原则期限:根据子女成年的含义,原则上支付期限一般为子女18周岁。如果子女已满16周岁但未满18周岁,且其劳动收入成为其主要生活来源,并能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父母可以停止支付抚育费。换言之,16周岁以下必须支付抚养费,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视情况支付,18周岁以上则不再支付。
(2)特殊期限:在特殊情况下,尽管子女已成年,但如果父母有经济负担能力,仍需支付抚养费。具体停止支付的期限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成年子女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但其收入不足以维持生活;
(2)成年子女尚在校就读;
(3)成年子女确无生活能力和条件。
如果子女符合上述特殊情况之一,而父母有负担能力,仍需支付抚养费,这是为了合理维护子女的利益。毕竟,在现实生活中,孩子18岁才刚上大学,这正是他们需要金钱的时候。如果孩子的父母在他们小时候离婚,并按照当时的生活水平确定抚养费,显然无法满足他们在大学学习和生活上的需求。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的孩子,例如身体残疾或自闭症,他们可能终身无法独立生活,因此不能因为他们成年就终止支付抚养费,这也体现了法律的公平正义。
综上所述,离婚协议应由双方当事人进行协商,并在涉及抚养权的问题上明确抚养权的归属和抚养费的金额。如果以后抚养费不足,也应明确注明可以依法增加以保障孩子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