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2-05-21
前言:交代辩护人的合法地位,并简要说明辩护人事前所做的工作。这包括查阅案卷、了解案情以及与在押的被告会见或通信等(多限于律师)。在前言的结尾,可概括说明辩护人对此案件的基本观点,例如认为公诉人指控被告的犯罪事实不能成立或定罪不当等。
辩护理由是“辩护词”的主体部分,从事实、法律和被告的认罪态度上提出辩护理由。具体可从分析公诉人所提出的被告的犯罪事实是否能成立等方面提出辩护理由。另外,可以运用法律定罪量刑上提出意见,针对起诉书中提出的罪名发表意见。认罪态度主要是根据党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提出可以从轻的理由。
在结尾部分,归结辩护理由,并提出有关判处被告的建议。
明确写明辩护人的姓名,并注明具体日期。
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二条的规定,妨碍公务罪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行为为罪名,依法定罪处罚。同时,根据《刑法》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罪的规定,聚众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首要分子将受到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处罚,其他参与者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将受到相应处罚。
犯罪行为或由故意构成,或由过失构成。如果被告不具备主观故意,那么无法构成以故意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犯罪。同样地,如果被告不具备过失,那么无法构成以过失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犯罪。如果既没有故意也没有过失,则不构成任何犯罪。
在某些情况下,被告可能不符合犯罪主体的条件。
根据“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等法定基本原则作为刑事审判的基本原则,《刑事诉讼法》确定了无罪推定的原则。如果证据不能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或证据链条脱节,将影响犯罪事实的认定,应该进行无罪辩护。
如果办案机关违反法定程序取得的证据难以保证其真实与公正性,那么这些证据用以证明案件事实极有可能出现差错。根据《刑事诉讼法》第43条的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1条的明文规定,严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凡经查证确实属于采用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因此,对没有履行法定告知义务或违反程序取得的证据应坚决予以否定。
根据《刑法》的规定,某些行为并不被认定为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