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2-07-2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婚后取得的住房公积金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在离婚时,夫妻双方应协商如何处理公积金,如果协商不成,可以由法院进行判决。夫妻共同财产指的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夫妻对共同财产享有平等的处理权。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二十五条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下列财产属于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规定的“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具体是否可以冻结夫妻共同财产要根据案件具体情况来决定。如果涉及借贷欠债,夫妻共同财产可以优先用于偿还债务。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夫妻财产关系分为法定夫妻财产制和约定夫妻财产制。在约定夫妻财产制下,夫妻双方可以约定财产归属,理论上可以判断和执行犯罪方的个人财产。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由于约定是夫妻之间进行的,外人很难知晓约定的内容,因此很难向执行机关提供相应的证据线索,尤其在刑事犯罪中采取约定夫妻财产制的情况非常罕见。因此,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的发生概率非常低,对其进行探讨意义不大。
如果涉及法定夫妻财产制,夫妻一方的个人犯罪行为是否可以用夫妻共同财产进行赔偿,首先要弄清楚该债务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因为夫妻共同债务是用夫妻共同财产清偿的前提。
离婚时,公积金的分割需要区分婚前和婚后。离婚时只能分割双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公积金,其他部分仍归缴存人所有。在实际情况中,公积金分割往往采取折价补偿的方式进行。如果双方都有公积金,首先计算双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各自公积金账户所剩余的资金总额,然后通过折抵的方法,由金额较高的一方给予金额较低的一方差价补偿。如果只有一方拥有公积金,可以直接对半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