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2-05-10
当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提交了载明具体分配方案的有效决议,并请求公司分配利润,但公司拒绝分配利润且其关于无法执行决议的抗辩理由不成立时,人民法院应当判决公司按照决议载明的具体分配方案向股东分配利润。
根据《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十四条,法院应当根据该法律依据来判决公司按照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的有效决议分配利润。
企业利润分配的对象是企业缴纳所得税后的净利润,这些利润是企业的权益,企业有权自主分配。
资本保全是责任有限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性原则之一。在利润分配中,企业不能侵蚀资本。利润的分配是对经营中资本增值额的分配,而不是对资本金的返还。按照这一原则,一般情况下,企业如果存在尚未弥补的亏损,应首先弥补亏损,再进行其他分配。
根据风险承担的顺序及其合同契约的规定,企业必须在利润分配之前偿清所有债权人到期的债务,以充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同时,在利润分配之后,企业还应保持一定的偿债能力,以防产生财务危机,危及企业的生存。此外,企业在与债权人签订某些长期债务契约的情况下,其利润分配政策还应征得债权人的同意或审核方能执行。
利益机制是制约机制的核心,而利润分配的合理与否是利益机制最终能否持续发挥作用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