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2-05-2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的规定,婚姻内双方财产分割需要签订协议。在男女双方自愿、平等的情况下,双方应当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归属,包括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的约定。这种约定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的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具有法律约束力。如果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情况下,将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和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根据这些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的约定归各自所有,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如果相对人知道这种约定,可以以夫或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来清偿。
在婚内财产协议中,有些伴侣会约定将一部分财产归子女所有,以考虑日后子女的抚育问题。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尽管做了这样的财产约定,但这些财产仍然由父母掌控。从法律上来看,这种赠与并未履行,因此也不会生效。实际上,这种无效约定在实践中很常见,最终都被认定为无效。
有些婚内财产协议约定将一方名下的婚前房产等不动产归属为婚后共有,但实际上并未办理产权变更手续。这也是一种未完成的赠与行为。当最终发生争议时,同样无法得到确认。
在婚内财产协议中,往往会出现“谁提离婚,谁净身出户”的约定,旨在让任何一方都放弃离婚的念头,全心全意经营婚姻。然而,这种约定往往会被认定为限制离婚自由权,从而被判定为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