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2-08-15
对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离婚后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
对于已满两周岁的子女,如果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无法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将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进行判决。
对于已满八周岁的子女,法院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无论子女由父亲或母亲直接抚养,他们仍然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仍然享有对子女的抚养、教育和保护权利和义务。
在离婚诉讼中,法院将通过对父母双方的调查了解,以决定抚养权的归属。法院通常会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取证比较,以确定谁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更适合抚养孩子:
即使夫妻双方的基本条件,如工资收入、教育程度等相差不大,但仍可能存在其他差异。例如,一方的思想品质在争取孩子抚养权方面尤为重要,因为直接抚养方的思想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因此,获取这方面的证据非常重要。
在城市生活节奏较快的情况下,往往不是夫妻双方中的任何一方真正负责带孩子,特别是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通常是一方的父母在负责。因此,孩子过去的生活环境以及长期带孩子的父母的意见和身体情况,也是影响孩子抚养权的重要因素。
处理离婚案件中孩子抚养问题的原则是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如果双方离婚后,其中一方居住地离学校较近,或者生活小区环境成熟,对孩子的入学和生活更有利,那么该方获得孩子抚养权的可能性就更大。因此,获取这方面的证据工作也是必要的。
法院在处理抚养问题时,会认真听取十周岁以上孩子的意见,并将其记录在案。在离婚前或离婚过程中,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使孩子愿意与自己生活在一起,是非常重要的。十周岁以上的孩子通常比我们这一代人更加成熟,对于离婚的含义和后果有基本的了解。尽管这可能对他们造成伤害,但这种伤害是无法避免的。因此,让孩子由对他们成长最有利的一方抚养,可以看作是对他们的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