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2-06-09
我国财产继承制度主要有两种方式,即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当被继承人去世后,如果没有留下遗嘱、遗赠或遗赠扶养协议,或者这些协议不能依法认定,就适用法定继承。法定继承是指根据法律规定的继承人范围、继承人顺序和遗产分配原则来分配被继承人遗产的一种继承方式。它仅在没有遗嘱时产生法律效力,因此也被称为无遗嘱继承。
适用法定继承必须确定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遗产按照以下顺序继承: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法律依据: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条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对于生活困难或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应予照顾。对于承担被继承人主要扶养义务或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如果继承人协商一致,也可以不均等分配。
夫妻共同财产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工资奖金、生产、经营收益、知识产权收益、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投资收益等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