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定书面合同怎么生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订立 > 合同形式法律知识

法律规定书面合同怎么生效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2-04-07

 
217696
需要由有缔约能力的当事人在真实意思表示之下订立合同,且不存在法律规定的合同无效事由。此处的“缔约能力”要求当事人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缔约行为是无效的;如果存在法定的无效事由,合同也无效。关于法律规定书面合同怎么生效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法律规定书面合同的生效条件

一、当事人具有相应的订立合同的能力

根据法律规定,合同的当事人必须具备相应的订立合同的能力。这意味着合同主体必须具备合同的订立和履行所需的主体资格。合同作为一种追求特定法律后果的行为,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利益和损失。因此,当事人必须能够理解和辨认自己的行为,判断行为的法律后果,以具备相应的订立合同的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合同的有效性要求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意思表示是指行为人通过外部行为表达产生、变更和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的意思。一般情况下,行为人的外部意思表示与其内心真实意思是一致的。然而,有时行为人的外部意思表示与其真实意思不一致。在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情况下,不能仅凭借行为人的外部意思表示来判断合同的有效性,还必须考虑行为人的内心意思。

三、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合同的合法性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本质属性,也是合同有效的必要条件。合同能够产生法律效力的前提是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符合法律规定,而不合法的合同显然无法受到法律保护,也无法达到当事人所期望的法律效果。此外,合同不仅应符合法律要求,还不能违反社会公共利益。

四、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四条规定:

书面合同的重要意义

一、作为合同成立的证据

根据法律要求,合同必须能够提供证据来证明其成立。这包括人证和物证。在书信、电报或电传等书面形式的商务沟通中,往来函电就是证明合同成立的有效证据。如果口头合同在成立后没有采用一定的书面形式来确认,那么它将因无法提供证据而无法得到法律保护,甚至在法律上被视为无效。

二、作为合同生效的条件

一般情况下,合同的成立是以接受方的生效为条件的。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签订书面合同成为合同生效的先决条件。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如果采用书面形式,就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如果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也必须遵守书面形式的要求。

三、作为合同履行的依据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履行涉及多个环节,如果依靠分散的函电作为依据,将给合同的履行带来很多不便。因此,买卖双方无论是通过口头还是书信、电报进行协商,在达成交易后都应将谈定的完整交易条件清楚地列明在书面文件上,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为合同的履行提供更可靠的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延伸阅读
  1. 赠与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
  2. 欠款公证的法律效力及申请流程
  3. 公司注销前签订的三方协议有效吗
  4. 广西男孩因触电受伤获得合理赔偿
  5. 质押的股权能否转让

合同订立热门知识

  1. 出口合同签字的注意事项
  2. 格式合同的定义和称谓
  3. 电子合同中要约的撤回
  4. 商家口头承诺是否有法律效力
  5. 离职承诺书有法律效力吗
  6. 假如中介口头承诺给介绍费,但是不给介绍费怎么办
  7. 劳动者承诺放弃缴纳社保,违反法律规定无效
合同订立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工厂劳动合同范本
  2. 小学教育培训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3. 监事竞业禁止协议范本
  4. 财务人员保密协议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