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2-03-14
诈骗罪的嫌疑人在法律上也享有民事权利。因此,如果他们合法获得债权,就可以向债务人追讨债务。如果嫌疑人无法亲自追讨,也可以委托他人代为追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条规定,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能侵犯他们的权益。根据该法律的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债权。债权是指根据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其他法律规定,权利人要求特定义务人执行或不执行一定行为的权利。
对于共同参与诈骗犯罪的行为人,应根据他们参与共同诈骗的数额来认定犯罪数额,并结合他们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和非法所得数额等情节,依法进行处罚。
对于诈骗未遂的情况,如果诈骗目标是数额巨大的财物,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应当定罪并进行处罚。
对于利用发送短信、拨打电话、互联网等电信技术手段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情况,如果诈骗数额难以查证,但具有以下情形之一,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并以诈骗罪(未遂)定罪处罚:
(1) 发送诈骗信息五千条以上;
(2) 拨打诈骗电话五百人次以上;
(3) 诈骗手段恶劣、危害严重。
如果实施上述行为的数量达到前款第(1)、(2)项规定标准的十倍以上,或者诈骗手段特别恶劣、危害特别严重,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并以诈骗罪(未遂)定罪处罚。
如果既有既遂诈骗和未遂诈骗并存的情况,分别达到不同量刑幅度的,应根据处罚较重的规定进行处罚;如果达到相同量刑幅度的,以诈骗罪既遂进行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