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2-03-07
根据2009年5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计算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等问题的批复》,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包括本金和双方约定的利息。本金和约定利息之和构成了计算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的基数。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是债务人根据生效法律文书应承担的实体责任,而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则是对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义务的法定责任。
根据《批复》,人民法院在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时,应根据《民诉法》第二百二十九条的规定,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计算。银行贷款利率根据贷款期限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贷款期限越长,利率越高。确定利率应以实际日期为准,即从法律文书确定的期间届满次日起,适用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同期指的是从计息开始日到计算利息截止日之间的期间。如果期间在6个月以下,则适用6个月以下贷款的利率;如果期间在2年左右,则适用1至3年的利率。同时,由于银行利率会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适时调整,法院在计算利息时也应严格按照银行同期利率进行计算。
根据本案执行情况,给付金钱义务的内容应包括判决书确定的2万元本金和双方约定的利息(年利率25%,从借款之日起至清结之日止)。而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则是以上述本息合计数额为基数,从判决书生效的第6日起,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2倍计算,直至清结之日止。
如果您有类似的法律问题需要咨询解决,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