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4 更新时间:2022-02-25
网络犯罪行为一旦被认定违反《刑法》相关规定,嫌疑人将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有可能被判处监禁。
网络犯罪包括利用计算机实施犯罪的提示性规定、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以及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等,这些罪行可能导致嫌疑人被判处监禁。
根据《刑法》第287条,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或其他犯罪行为的,将根据法律规定定罪处罚。
根据《刑法》第287条之一,利用信息网络实施以下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
根据《刑法》第287条之二,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犯罪主观方面包括犯罪主体对自己危害行为及其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包括罪过、犯罪目的和动机。网络犯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犯罪行为人具有明显的犯罪故意。
网络犯罪的客体是指网络犯罪所侵害的社会关系,具有多样性。网络犯罪不仅对计算机系统的管理秩序造成破坏,还直接危害其他社会利益。网络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的,既侵害计算机系统所有人的权益,又扰乱国家计算机信息管理秩序,还可能对第三人的权益造成危害。
网络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侵害的外在事实特征。网络犯罪的行为包括利用计算机实施偷窥、复制、更改或删除计算机信息,诈骗、教唆犯罪,以及网络侮辱、诽谤和恐吓等行为。网络犯罪行为违反计算机网络管理法规,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技术领域的计算机系统,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删除、修改,或破坏计算机系统软件、硬件设备等,从而侵害计算机系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