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占有可以报警吗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一般侵权 > 财产侵权法律知识

非法占有可以报警吗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2-02-25

 
208897
遇到他人非法占有自己财产的情况,可以主动报警,让公安机关从中调解,让对方不再非法占有自己的财产。如果报警没有用,则可以起诉对方侵占罪,通过法律方式拿回自己的财产。关于非法占有可以报警吗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详细解答。

一、非法占有可以报警吗

1、如果发生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行为,可以向公安机关进行报案,让公安机关从中进行调解。

2、也可以通过民事自诉的方式追索。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

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二、如何对非法占有进行法律定性

1、刑法中的非法占有。

(1)刑法意义上的非法占有是通过实施犯罪的手段将物(财产)占有。

(2)也就是说刑法中的非法占有是通过刑法所禁止的手段将他人所有的财物进行实际掌握和控制,使物主对物失去控制。

(3)这种非法占有决不仅仅是占为行为人自己所有,也包括行为人非法处理自己控制和占有的物,如销赃等。

(4)刑法中的非法占有是这类犯罪主观故意的集中表现,而抢劫、盗窃、诈骗、贪污等则是实现非法占有故意的外在表现形式。

(5)此类犯罪的既遂大多是非法占有目的实现,非法占有的状态形成。

(6)刑法中的非法占有所侵犯的是刑法所保护的所有权和实际占有的状态,使物主丧失对财物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

2、非法占有故意产生时间的先后是否影响定罪。

(1)首先需要搞清的问题是非法占有的故意产生在非法占有的行为之前还是之后。

(2)有的犯罪是在占有财物前产生,如盗窃、抢劫等,都是先产生非法占有的目的,而后去实施非法占有的行为;有的犯罪则是在依法取得财产的事实占有后产生非法占有的故意,再实施侵犯他人所有权的行为,如侵占罪,是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虽然这种情形下是先有犯罪行为后有犯罪故意,但这种非法占有的故意也是产生在逃匿之前而不是之后,并不影响犯罪的构成。

(3)因此,非法占有故意产生先后不影响定罪,先有犯罪行为后有犯罪故意或者先有犯罪故意后有犯罪行为均不影响对其定罪。

3、犯罪后非法占有故意的转变是否影响定罪。

(1)有的行为人在实施贪污行为后,将公共财物非法占有,已经完全改变了公共财产的所有权,所有权人已完全失去了对这部分公共财产的控制和掌握,丧失了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属于贪污犯罪既遂。

(2)至于这部分被犯罪行为人掌握和控制的公共财物即赃款赃物是用于行为人自己消费、挥霍,还是用于为公支出消费,原所有权人实际已无权问津。

(3)犯罪行为人实施犯罪终了后怕被查处而坐牢丢官,将赃款赃物用于为公支出消费或捐赠公益事业是犯罪既遂后的自主行为,至于其将犯罪所得给谁并不影响犯罪之构成,也改变不了其犯罪的性质,只能在量刑时予以考虑。

(4)将用于为公支出消费的扣除,实际是放纵了犯罪。总之,非法占有的故意在犯罪实施终了后的转变不能改变犯罪既遂后的性质。

4、非法占有他人占有的属于自己的财物是否构成犯罪。

(1)行为人由于与对方产生了民事纠纷,以盗窃抢劫等方式去非法占有对方财产的话,很显然要按所触犯的罪名定罪。

(2)刑法第九十二条规定了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的范围,依法取得的财产才是合法的财产。

(3)公民通过合法方式取得的财产是受法律保护的,不得以非法方式去改变。

(4)当事人应依法向法院起诉或通过其他合法形式去追索债务,而不应该用非法形式去取得,这种行为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对这种行为不依法追究,必然导致社会秩序大乱,盗窃、抢夺等犯罪横行,司法机关就丧失了其解决纠纷的作用,影响社会稳定。

延伸阅读
  1. 非法集资的刑事判决规定
  2. 借贷诈骗与借款后跑路的区别
  3. 盗窃罪的刑事责任
  4. 投资协议纠纷是否涉嫌诈骗
  5. 合同诈骗罪的既遂与未遂的认定标准

一般侵权热门知识

  1. 我国偷拍行为侵犯的权利
  2. 名誉侵权的法律后果
  3.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
  4. 手机号是否构成侵犯个人信息的行为
  5. 微信二维码转账的钱能追回吗
  6. 微信上被骗了钱怎么办?还可以追回吗?
  7. 根据规定干洗店把衣服洗坏了怎么赔偿
一般侵权知识导航

侵权纠纷解决方案

  1. 职务侵权纠纷
  2. 因建筑物倒塌而发生的侵权纠纷如何救济
  3.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致人损害如何维权
  4.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遭受损害如何维权
  5. 网站等网络服务提供者收到律师函该如何应对
  6. 网络服务提供者应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
  7. 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处理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