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2-02-25
根据《刑法》,驾车撞人致重伤肇事逃逸属于交通肇事罪。一般情况下,犯罪嫌疑人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逃逸行为导致被撞人死亡,将被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1. 逃逸行为的前提条件
要认定交通肇事逃逸,有一个前提条件,即行为人对肇事事故应是明知的。如果行为人对肇事事故不明知,而继续驾车行使,那么在主观上并没有恶意逃逸的意图。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只是在进行正常的驾驶行为,无法构成逃逸行为。如果将这种驶离现场的行为视为逃逸并追究刑事责任,那就是典型的客观归责,不符合刑事立法基本原则和司法公正的要求。当然,这里的“明知”并非要求肇事者对于事故的所有细节都有具体的明知,只要符合主客观统一原则,对于肇事存在盖然性或可能性的明知即可。
2. 逃避抢救义务和逃避责任追究
通常情况下,逃逸者逃避抢救义务和逃避责任追究的动机是一致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能存在只逃避责任追究而不逃避抢救义务,或者只不履行抢救义务而不逃避责任追究的情况。例如,甲驾车将被害人撞成重伤后,将被害人尽快送到医院,但之后却离开现场。只要具备逃避抢救义务或逃避责任追究这两个动机中的任何一个,都应认定为逃逸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