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1 更新时间:2022-02-10
在面对不合理的拆迁补偿时,首先应考虑与拆迁方进行协商处理。协商的方式简单便捷,能够节省双方的时间。在协商之前,被拆迁方应充分了解自身遇到的问题和相关规定,以确保在协商时有足够的理由。
如果协商不成,可能需要通过法律渠道解决。当拆迁方认为自己得到的补偿不合理时,可以在得知结果后的60天内向政府提请行政复议。如果对最终的行政复议决定仍不满意,就需要向当地法院提起行政诉讼,通过诉讼方式进一步解决。需要注意的是,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时效应在6个月之内。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应根据相关规定订立补偿协议,包括补偿方式、补偿金额和支付期限、产权调换房屋的地点和面积、搬迁费、临时安置费或周转用房、停产停业损失、搬迁期限、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事项。若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补偿协议约定的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诉讼。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不提起行政诉讼,并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不搬迁的情况下,由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强制执行申请书应附具补偿金额和专户存储账号、产权调换房屋和周转用房的地点和面积等材料。
房屋拆迁补偿标准的确定根据拆迁者和被拆迁者对赔偿方式的选择不同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般确定拆迁补偿数额的基本要素:
根据被拆迁房屋的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因素,以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确定货币补偿的金额。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如果采取房屋产权调换方式,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应按规定计算被拆迁房屋的补偿金额和所调换房屋的价格,结清产权调换的差价。需要注意的是,非公益事业房屋的附属物不作产权调换,由拆迁人给予货币补偿。
对于公益事业用房的拆迁,拆迁人应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城市规划要求进行重建,或者给予货币补偿。对于租赁房屋的拆迁,如果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解除租赁关系,或者被拆迁人对房屋承租人进行安置,拆迁人应给予被拆迁人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