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2-01-0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自行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时,清算完成的具体时间没有明确规定。一般情况下,清算期限将根据公司制定的清算方案来确定。
如果法院指定清算组进行清算,一般要求在6个月内完成清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的规定,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应制定清算方案,并经股东会、股东大会或人民法院确认。清算费用、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的支付,以及所欠税款的缴纳和公司债务的清偿后,剩余财产将按股东出资比例(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东持有股份比例(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分配。在清算期间,公司可以继续存在,但不得从事与清算无关的经营活动。在未按照前述规定清偿公司债务前,不能将公司财产分配给股东。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十六条的规定,人民法院组织清算的清算组应在成立之日起的六个月内完成清算。如因特殊情况无法在六个月内完成清算,清算组应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清算期限。
公司章程是公司成立、运营和终止的基本依据,对于公司解散的条件或事由,可以在公司章程中明确规定。只要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公司章程可以规定公司解散的事由。一旦发生公司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公司就必须进行解散程序。
即通过股东会议、股东大会决议解散,或由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外商投资的公司董事会决议解散。当公司章程没有规定公司解散事由时,公司可以通过股东会议决议解散公司。由于公司解散是公司存续的重大事项,公司股东决议解散公司必须经过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当公司出现合并或分立事由时,也需要进行解散。在发生合并事由时,被吸收的原公司将解散;在新设合并情况下,合并双方原公司将解散;在发生分立事由时,原公司将解散。但在存续分立情况下,原公司不会解散。上述三种情形属于公司自愿解散。
公司行政强制解散是指公司因自身违法行为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被撤销。在公司存续过程中,如果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规章的强制性规定,公司可能会被行政主管机关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被撤销,从而失去法律存续的资格。公司行政强制解散的情况在相关法律、行政法规或规章中已有规定,新公司法对此也做出了统一明确的规定。
司法强制解散是指法院在特定条件下通过司法裁判解散公司的情况。
当发生上述公司解散的事由后,公司解散活动完成后应办理注销登记。即公司清算组应在公司清算结束之日起的20日内向原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