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哪些个人信息不需取得个人同意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一般侵权 > 人身权侵权法律知识

处理哪些个人信息不需取得个人同意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1-12-26

 
202313
有为履行法定职责或者法定义务所必需;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者紧急情况下为保护自然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所必需等情形时,处理个人信息不需要经个人同意。关于处理什么个人信息不需取得个人同意的问题,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处理哪些个人信息不需取得个人同意

1、个人信息处理者处理信息时,有为履行法定职责或者法定义务所必需;

2、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情形,不需要取得个人同意。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第十三条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个人信息处理者方可处理个人信息:

(1)取得个人的同意;

(2)为订立、履行个人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合同所必需,或者按照依法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和依法签订的集体合同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所必需;

(3)为履行法定职责或者法定义务所必需;

(4)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者紧急情况下为保护自然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所必需;

(5)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在合理的范围内处理个人信息;

(6)依照本法规定在合理的范围内处理个人自行公开或者其他已经合法公开的个人信息;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依照本法其他有关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取得个人同意,但是有前款第二项至第七项规定情形的,不需取得个人同意。

二、个人信息和隐私有什么区别

1、隐私的内容主要包括维护个人的私生活安宁、个人私密不被公开、个人私生活自主决定等。在我国现今语境下,提到隐私,人们通常想到的是私生活的秘密,而隐私权也通常被认为是“私生活秘密权”。隐私权特别注重“隐”,其含义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其是指独处的生活状态或私人事务;另一方面,它是指私生活秘密不受他人的非法披露。与此相应,对隐私的侵害主要是非法的披露和骚扰。而个人信息权主要是指对个人信息的支配和自主决定。

2、个人信息权的内容包括个人对信息被收集、利用等的知情权,以及自己利用或者授权他人利用的决定权等内容,即便对于可以公开且必须公开的个人信息,个人应当也有一定的控制权。例如,权利人有权知晓在多大程度上公开、向谁公开该信息以及他人会基于何种目的利用信息等等。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大陆法系学者将个人信息权称为“信息自决权”。即使一些个人信息与隐私之间存在交叉,但隐私权制度的重心在于防范个人秘密不被非法披露,而并不在于保护这种秘密的控制与利用,这显然并不属于个人信息自决的问题。与此相应,对个人信息权的侵害主要体现为未经许可而收集和利用个人信息、侵害个人信息,主要表现为非法搜集、非法利用、非法存储、非法加工或非法倒卖个人信息等行为形态。其中,大量侵害个人信息的行为都表现为非法篡改、加工个人信息的行为。

延伸阅读
  1. 出售和窃取个人信息的如何处罚
  2. 服务协议的确定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改后的亮点
  4. 作品著作权登记申请须知内容
  5.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处理方式

一般侵权热门知识

  1. 我国偷拍行为侵犯的权利
  2. 出售个人信息刑事案件的法律规定
  3. 名誉侵权的法律后果
  4.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
  5. 手机号是否构成侵犯个人信息的行为
  6. 微信上被骗了钱怎么办?还可以追回吗?
  7. 根据规定干洗店把衣服洗坏了怎么赔偿
一般侵权知识导航

侵权纠纷解决方案

  1. 职务侵权纠纷
  2. 因建筑物倒塌而发生的侵权纠纷如何救济
  3.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致人损害如何维权
  4.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遭受损害如何维权
  5. 网站等网络服务提供者收到律师函该如何应对
  6. 网络服务提供者应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
  7. 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处理

热门合同下载

  1. 开心小游戏用户协议范本
  2. 信息服务合同范本
  3. 技术岗位保密协议范本
  4. 投资公司管理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