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规定的遗失物公告期限是多长
点击数:46 更新时间:2024-02-25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公民捡到他人遗失的物品时,要将物品返还给遗失者,如果找不到遗失者的,应该交给公安机关,那么民法典规定的遗失物公告期限是怎样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的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遗失物的公告期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收到遗失物的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发布招领公告。招领公告的期限一般为一年。如果一年内无人认领遗失物,则该遗失物将归国家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五条
有关部门收到遗失物并知道权利人的,应当及时通知其领取。如果有关部门不知道权利人的情况下,应当及时发布招领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八条
遗失物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一年内,如果没有人认领,那么该遗失物将归国家所有。
二、遗失物的定义
遗失物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 必须为动产。不动产,如土地,即使时间久远导致边界不清,也不构成遗失物。除了一般的动产,有价证券、银行存折和各种证书等也属于动产的范畴。
- 必须无人占有。在拾得之前,遗失物必须没有被任何人占有。判断占有是否丧失应当根据社会一般观念和具体情况来考察,看原占有人是否有可能实际控制该物。仅仅一时的占有丧失并不能构成遗失。因此,占有物品偶然进入他人地内或建筑物内,都不能视为遗失物。在自己的房屋遗失的物品也不能视为遗失物。此外,占有的丧失必须是确定的。无人占有是一种客观状态,与遗失人的主观认识无关。因此,即使失主知道遗失物的下落,仍然不能阻止遗失物的成立。
- 必须非无主物。遗失物的占有丧失并不基于所有人的意愿。法学上广义的遗失物包括同性质、同特征的漂流物和失散的饲养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