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担保有什么程序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担保 > 担保法律知识

执行担保有什么程序

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07-12

 
190071
担保行为出现的情形有很多,不管是一些借贷关系或者是物品的存放,都是要用到担保的,那么在执行担保的时候,需要经过怎样的程序呢?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执行担保程序及要求

主动提出申请

在执行案件过程中,被执行人如欲延缓执行,应主动向执行法院提出执行担保申请。执行担保申请通常以书面形式提交给执行法院,以便进行审查。执行法院不得要求被执行人提供担保,尤其是在明知被执行人无履行能力的情况下,不能强迫被执行人提供担保。

移交担保物或办理登记手续

当被执行人或第三人提供物的担保时,应按照《担保法》的规定移交质物或办理登记手续。被执行人或第三人以自己财产提供质押时,人民法院应要求其移交质物并占有质物。对于不能移交的财产权利,应按照《担保法》的规定办理登记手续。对于被执行人或第三人以自己的财产提供抵押的情况,凡是依法应当登记的都必须办理登记手续。对于可登记但可不登记的财产,应尽可能办理登记手续,以避免第三人对抗。

经申请人同意

被执行人在向执行法院提出执行担保申请后,必须与申请执行人协商并取得其同意。执行担保直接涉及申请执行人的利益,申请执行人的同意是执行担保成立的最重要条件之一。申请执行人同意是其处分自己权利的表明。

人民法院审查

执行法院受理担保申请和担保书后,应审查担保是否符合担保的条件。审查被执行人或第三人提供的担保是否已经得到申请执行人的同意。审查担保人的主体资格是否合格,即无代偿能力的单位或个人以及国家机关不能成为执行的担保人。审查担保物是否属于担保人所有,担保人是否有处分权,非其所有的财物或无处分权的财物不得作为担保物。审查担保人的担保范围和担保期限是否明确。

人民法院认可

被执行人或第三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也同意担保,并不一定就能产生担保效力,还需经法院认可。经过审查,人民法院认为被执行人或第三人提供的担保符合法律规定的,通常应予认可并接受担保。若认为担保手续不完备,可以不接受担保,也可以要求担保人补办手续。若认为不符合担保条件,不应接受担保。
延伸阅读
  1. 债务执行制度的比较:民事执行与破产
  2. 审判监督程序的申诉与条件
  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适用民诉的意见,督促程序进行的具体规定如下:
  4. 行政处罚的法律救济途径
  5. 仲裁裁决不予执行的情形

债的担保热门知识

  1. 债权的实现方式
  2. 反担保追偿权代理词
  3. 违反公司法16条担保效力的处理方法
  4. 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的处理方式
  5. 一、重复抵押的定义及其合法性
  6. 保证担保合同变更可以吗
  7. 民法典中代位权的构成要件有哪些内容
债的担保知识导航

民间借贷解决方案

  1. 非法经营罪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抵押担保
  4.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5. 债务人不按约定使用借款引起的纠纷
  6. 借款因无书面合同(欠条)引起的纠纷
  7. 金融借款纠纷

担保合同下载

  1. 医疗耗材购销合同范本
  2. 停车场规章制度范本
  3. 企业印章管理制度范本
  4. 服装厂规章管理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