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7-08
根据事实和法律,我们认为上诉人李**不应被认定为构成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
首先,上诉人在2007年11月份对**医院进行了严格执法,并取缔了制假窝点,没收了制假工具,以防止**医院继续生产假药。因此,上诉人没有放纵**医院制售伪劣商品的主观意图。
其次,上诉人并未指使朱**按“一患者一处方”进行制售药品,而是根据贺**所提出的建议。证人宋**证明了这一点。此外,根据相关法规,要求**医院按医师处方应用中药传统工艺加工而成的制品是合法的。
第三,上诉人对**医院再次制售假药的行为并不知情。在多次询问中,上诉人都表示对**医院是否停止生产假药不清楚。因此,上诉人无法明确**医院非法制售假药。
第四,本案无法证实上诉人在负责监管期间,朱**或**医院存在生产、销售假药的犯罪行为。因此,原判将**医院的销售假药数量和金额作为上诉人放纵销售假药的依据是不合理的。
根据上诉人在调查中如实供述了收受贿赂的犯罪事实,积极退账和交纳罚金,以及初犯、认罪态度好、积极配合查处和悔罪表现,我们认为原判对上诉人的量刑过重。
根据相关法律解释,对于初犯的贪污贿赂行为,可以在一年以下的有期徒刑范围内处罚。因此,一审法院判处上诉人2年有期徒刑是明显过重的。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上诉人不构成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并且原判对上诉人受贿行为的量刑过重。
以上是我们的辩护意见,请合议庭在评议时予以考虑。
辩护人:XX
2016年9月1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一十四条的规定,对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负有追究责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如果徇私舞弊,不履行法律规定的追究职责,并且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