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投诉上市公司违法做假偷税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受理阶段 > 立案侦查法律知识

如何投诉上市公司违法做假偷税

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0-07-21

 
185323
【如何投诉上市公司违法做假偷税相关法律知识科普】很多企业为了降低税收而会做一些偷税漏税的行为,偷税漏税肯定是违法,也会受到法律的惩处。要是偷税漏税的现象被税务机关查处,当事人也会去承担相应的责任。那么,如何投诉上市公司违法做假偷税?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相关内容,欢迎阅读了解。

一、应当向所在地税务机关的举报中心举报。

由于国税地税管辖范围不一致,您要注意弄清楚举报内容涉及的税款属于哪个税务机关管辖。举报中心举报的范围是: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和虚开、伪造、非法提供、非法取得发票,以及其他税务违法行为。

二、举报可以采用书信、口头、电话或者举报人认为方便的其他形式提出。

三、实名举报和匿名举报可,但实名举报才有奖励。

举报人不愿提供自己的姓名、身份或者不愿公开举报行为的,应当予以尊重和保密。鼓励举报人尽可能提供被举报人的姓名、单位、住址和税务违法事实证据。

涉税举报要提供的证据,应当越详细越好,包括账册凭证合同协议发票收据等等等等,原件复印件均可。

偷税罪的犯罪构成

所谓犯罪构成,它是指刑法所规定的,符合犯罪概念基本特征构成犯罪所必须的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总和。具体来说,是指犯罪客体、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四大类要件的总和。它对理解和适用刑法具有重要意义,是区分罪与非罪的依据,是区分此罪与彼罪的具体界限,是衡量轻罪与重罪的尺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201条偷税罪作为“危害税收征管罪”类的一个重要罪名,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它,对于维护税收秩序,打击偷税犯罪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就偷税罪的犯罪构成作简要分析,以助大家正确理解和适用该罪。

一、偷税罪的犯罪主体。犯罪主体是指实施了犯罪行为,依法应当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或单位。偷税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第4条规定,纳税人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扣缴义务人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在法律上不负有纳税义务或者扣缴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不能成为偷税罪的主体。对于无证经营的行为人,公安部在征求最高人民法院意见后已有明确批复:可成为偷税主体(参见《公安部关于无证经营的行为人能否成为偷税罪主体问题的批复》公复字[2002]1号)。也就是说,无证经营的行为人,如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其行为触犯《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的,也能成为偷税罪的主体。非纳税人和非扣缴义务人虽然不能成为偷税罪的主体,但可以成为偷税罪的共犯。另外,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税务人员与纳税人内外勾结共同实施偷税,税务人员也可以构成偷税罪的共犯。同时我们应当注意,偷税罪犯罪主体的自然人,必须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责任能力并实施了偷税犯罪行为的自然人。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未成年纳税人偷税的案例,且其性质、情节完全符合偷税罪的其它三个构成要件,但因其不到刑事责任年龄,不能对其定罪量刑。这一点是我们应当特别注意的。

二、偷税罪的犯罪主观方面。犯罪主观方面是指刑法规定的成立犯罪必须具备的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偷税罪的犯罪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逃避纳税义务和非法获利为目的。所谓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违反税收法律、法规,逃避缴纳税款义务的行为,其结果会使国家税收受到影响,而希望或追求这种结果的发生。如果不具有这种主观上的直接故意和非法获利的目的,比如过失行为,则不构成偷税罪。认定行为人有无偷税的故意,主要从行为人的主观条件、业务水平和行为时的具体情况等方面综合分析判断。

延伸阅读
  1. 收购空壳公司是否合法?
  2. 利润确定的计算方法
  3.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所需时间
  4.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解决上市公司高管违规问题的契机
  5. 公司吸收合并的法律解释

受理阶段热门知识

  1. 我国刑事公诉权的监督问题及其原因
  2. 刑事诉讼的目的与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
  3. 刑事犯罪嫌疑人讯问的次数限制问题
  4. 刑事诉讼法中关于犯罪嫌疑人侦查期间拘押期限的规定
  5. 刑事公诉案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6. 刑事诉讼法补充立案的内容是什么
  7. 危险驾驶罪辩护词的撰写要点
受理阶段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上市公司投资合作框架协议范本
  2. 非上市公司股权转让范本
  3. 上市公司保密协议范本
  4. 上市公司公司章程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