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强制措施不能超过多长时间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3-04
现实社会人们如果做出违法的事情那么是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的,很多时候还需要对犯罪嫌疑人实施强制措施,但是刑事强制措施不能超过多长时间?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于大家有帮助。
刑事强制措施的时间限制
1. 取保候审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8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的期限自取保候审后的次日起,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
2. 监视居住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8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监视居住的期限自监视居住后的次日起,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3. 传唤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92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传唤的期限自传唤后的次时起,最长不得超过12小时。
4. 拘传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92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拘传的期限自拘传后的次时起,最长不得超过12小时。
5. 被拘留人的讯问
被拘留的人应在拘留后的24小时内进行讯问。
6. 被逮捕人的讯问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72条规定,对被逮捕的人进行讯问的期限自逮捕后的24小时内。
7. 通知被拘留人家属或所在单位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拘留后,应在拘留后的24小时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所在单位,除非有碍侦查或无法通知的情形。
8. 逮捕审查批准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在拘留后的次日起3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特殊情况下,可延长1至4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可延长至30日。
9. 通知逮捕人家属或所在单位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71条规定,逮捕后,应在逮捕后的24小时内通知逮捕人的家属或所在单位,除非有碍侦查或无法通知的情形。
10. 解除扣押、冻结
对于与案件无关的扣押物品、文件、邮件、电报或冻结的存款、汇款,经查明确实无关后,应在查清后的三日内解除扣押或冻结,并退还原主或邮电机关。
刑事强制措施的定义与目的
刑事强制措施是为了保障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刑事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限制其一定程度人身自由的方法。
为了保障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刑事司法机关必须拥有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的权利。
然而,刑事强制措施涉及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因此它是一把“双刃剑”。正确实施刑事强制措施可以准确、及时地完成惩罚犯罪的任务,但错误实施则可能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权。
因此,各国对刑事强制措施的采用都规定了严格的条件和程序。
我国的刑事强制措施包括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五种,按照强制力度由轻到重的顺序进行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