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强制措施不能超过多长时间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强制措施 > 刑事拘留法律知识

刑事强制措施不能超过多长时间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3-04

 
184723
现实社会人们如果做出违法的事情那么是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的,很多时候还需要对犯罪嫌疑人实施强制措施,但是刑事强制措施不能超过多长时间?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于大家有帮助。

刑事强制措施的时间限制

1. 取保候审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8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的期限自取保候审后的次日起,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

2. 监视居住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8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监视居住的期限自监视居住后的次日起,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3. 传唤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92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传唤的期限自传唤后的次时起,最长不得超过12小时。

4. 拘传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92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拘传的期限自拘传后的次时起,最长不得超过12小时。

5. 被拘留人的讯问

被拘留的人应在拘留后的24小时内进行讯问。

6. 被逮捕人的讯问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72条规定,对被逮捕的人进行讯问的期限自逮捕后的24小时内。

7. 通知被拘留人家属或所在单位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拘留后,应在拘留后的24小时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所在单位,除非有碍侦查或无法通知的情形。

8. 逮捕审查批准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在拘留后的次日起3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特殊情况下,可延长1至4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可延长至30日。

9. 通知逮捕人家属或所在单位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71条规定,逮捕后,应在逮捕后的24小时内通知逮捕人的家属或所在单位,除非有碍侦查或无法通知的情形。

10. 解除扣押、冻结

对于与案件无关的扣押物品、文件、邮件、电报或冻结的存款、汇款,经查明确实无关后,应在查清后的三日内解除扣押或冻结,并退还原主或邮电机关。

刑事强制措施的定义与目的

刑事强制措施是为了保障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刑事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限制其一定程度人身自由的方法。

为了保障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刑事司法机关必须拥有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的权利。

然而,刑事强制措施涉及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因此它是一把“双刃剑”。正确实施刑事强制措施可以准确、及时地完成惩罚犯罪的任务,但错误实施则可能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权。

因此,各国对刑事强制措施的采用都规定了严格的条件和程序。

我国的刑事强制措施包括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五种,按照强制力度由轻到重的顺序进行排列。

延伸阅读
  1. 解除程序的简化与逻辑性的不足
  2. 走私罪中的强制措施变更
  3. 监视居住的法律要求
  4. 强制医疗的法律依据
  5. 刑事申诉的定义和适用法律

强制措施热门知识

  1. 处理刑事拘留37天证据不足的方法
  2. 拘传的定义和时间限制
  3. 监视居住的执行地点
  4. 警察抓捕嫌犯后的羁押措施:看守所与拘留所的区别
  5. 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合法程序
  6. 羁押超过一年不诉怎么办
  7. 侦查中的羁押期限及其种类
强制措施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