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3-30
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当发生小型交通事故后,肇事者有逃逸行为时,将会面临一系列法律后果。交通管理部门会利用全国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进行查缉,但一般情况下不会进行网上通缉。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根据管辖区域和道路情况,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预案,并组织专门力量办理相关案件。一旦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立即启动查缉预案,布置警力进行堵截,并通过全国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进行查缉。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五条的规定,接到协查通报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立即布置堵截或排查。一旦发现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或嫌疑车辆,应予以扣留,并依法传唤交通肇事逃逸人或与协查通报相符的嫌疑人,并及时将相关情况通知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立即派遣交通警察前往办理移交。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查获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或交通肇事逃逸嫌疑人后,应按原范围撤销协查通报,并通过全国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撤销布控。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或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属于交通肇事罪的情节加重犯。根据我国刑法第133条的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具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若逃逸行为致人死亡,则将面临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具体的量刑起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