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3-22
当事人根据法律特别规定或双方特别约定,选择特定的合同形式进行签订,通常需要花费相当时间和精力。例如,在书面形式的情况下,需要事先起草合同书,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因此,法律只在特定情况下要求采取合同形式。当事人约定采取特定形式的合同,必定有特定的目的。总体而言,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合同形式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如果当事人只是口头达成协议,以后就可能发生争议,例如合同是否有效、何时成立、以及合同内容等。然而,一旦当事人将协议以书面形式表达,尤其是经过签字或盖章的合同书形式,虽然不能完全消除争议的可能性,但可以大大减少此类争议的发生。
对于在法律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意思表示,通过要求特定形式的要件,实际上是给当事人最后一次深思熟虑的机会,以避免草率做出决定。
形式的规定通常还用于划定合同谈判与合同签订之间的界限。在不动产买卖等合同场合,当事人通常经过长时间的谈判,期间可能达成一些协议,但这些协议是否具有法律约束力很容易引发争议。而在要求书面合同的情况下,答案就变得明确了,当事人很容易理解,在正式签订书面合同之前,仅凭口头或书信上的意思表示并不具备法律约束力。相对方对这种意思表示也应明白其不可信赖。
现代立法通常出于保护消费者等弱势群体的目的,要求经营者将交易内容以书面形式提供给消费者,称为"合同书面的作成交付义务",尤其是对于关键事项,要求必须明确表达。在这种情况下,书面形式还具有提供信息的目的。
除上述目的外,特定的合同形式(尤其是合同书)还可能具有其他目的或功能,例如:确认合同签订及其内容,对外公示合同,特定企业对同类型合同内容的管理,通过书面化使合同内容对外展示等。此外,经公证的书面合同还可以具有执行担保的功能;而将签订的合同书面化,对当事人也可能具有心理上的意义。在重要的合同场合,要求双方的法定代表人在合同书上签字盖章,还可以具有仪式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