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法规定的继承方式有哪些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2-08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规范我们的行为,对于继承法规定的继承方式有哪些,你有疑惑吗?想知道法律对于继承法规定的继承方式有哪些如何规定?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进行解答,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于大家有帮助。
继承法规定的继承方式
遗嘱继承
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继承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第一种方式是遗嘱继承,其中包括遗赠。公民在生前可以立遗嘱,将自己的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个或几个人来继承,这就是遗嘱继承。此外,公民也可以立遗嘱将自己的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是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这就是遗赠。如果被继承人在生前留下有效的遗嘱,那么遗产应当按照遗嘱的内容进行分割。如果没有遗嘱,或者遗嘱被确认为无效,那么遗产应当按照法定继承的规定进行分割。有些遗嘱可能只涉及部分遗产,对于遗嘱中未涉及的遗产,也应当按照法定继承的规定进行分割。
法定继承
法定继承是继承的第二种方式。根据《继承法》的规定,法定继承的顺序如下:
1. 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
2. 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
在继承开始后,遗产首先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会继承遗产。只有在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时,才会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此外,如果丧偶的儿媳对公、婆,或者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他们也可以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参与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