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3 更新时间:2024-04-10
根据《婚姻法》的规定,孩子的姓氏原则上可以随母姓或父姓,也可以选择直系长辈血亲和扶养人的姓氏。在有正当原因的情况下,孩子还可以选择其他姓氏。
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了关于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第一款和婚姻法第二十二条的法律解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认为,公民依法享有姓名权,行使姓名权应当遵守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在中华传统文化和伦理观念中,公民原则上应当随父姓或母姓,符合绝大多数公民的意愿和实际做法。然而,考虑到社会实际情况,公民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也可以选取其他姓氏。
根据最新发布的《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自然人应当随父姓或母姓,但在以下情形下可以选择其他姓氏: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因由法定扶养人以外的人扶养而选取扶养人姓氏、有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少数民族自然人的姓氏可以遵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姓氏可以更改,但需要有合理的理由并经相关部门批准。
根据我国《户口登记条例》和公安部三局的规定,公民申请更改姓名需要按照以下规定办理:
根据最新发布的《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自然人应当随父姓或母姓,但在以下情形下可以选择其他姓氏: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因由法定扶养人以外的人扶养而选取扶养人姓氏、有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少数民族自然人的姓氏可以遵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