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5-29
农村征地补偿纠纷是指村民委员会和征地政府之间因征地补偿款标准、补偿方式、补偿安置等问题引发的纠纷。目前,针对这类纠纷,解决方式多种多样,各地的救济方式也不尽相同,主要分为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两种。
根据1998年国务院颁布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三款的规定,对于补偿标准有争议的情况,应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协调解决;协调不成的,由批准征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决。该规定确立了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制度,但并未规定必要的裁决程序。国土资源部要求各省在2006年底前制定《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办法》,但截至2007年5月底,全国只有湖南、安徽、重庆、甘肃、河南、浙江、天津、江苏正式出台了《裁决办法》,其他省份仍未制定裁决程序性规范。
根据我国《行政复议法》第六条第六项的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变更或废止农业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权益时,可以依照该法提起行政复议。此外,《农村土地承包法》也对司法救济作出规定。其中第十六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承包地被依法征用、占用时,承包方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补偿。该规定明确了取得相应补偿是承包户的一项民事权利。承包户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有权要求法院保护,人民法院应受理。第五十三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侵害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时,应承担民事责任。第五十六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承担违约责任。
征地补偿协议中需要明确的重要内容包括:
如果存在厂房出租的情况,各项补偿内容的具体明细尤为重要,因为这涉及到双方以后分割拆迁补偿款的份额确定。
如果签订补充协议,补偿协议上的内容必须合法,且不与主合同条款冲突。如果对主合同有重大改动,必须明确约定以补偿协议约定为准。
征地人答应的补偿条件,尤其是落实到合同条款的补偿条件,基本上都能实现。然而,为防范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在签订合同时也应提前明确约定违约责任。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从合同条款的角度督促征地的履行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