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精神赔偿的原则有哪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赔偿 > 其它医疗事故赔偿知识法律知识

医疗事故精神赔偿的原则有哪些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11-05

 
134908
医疗事故的赔偿标准有: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残疾用具费、丧葬费、交通费、精神损害赔偿等。每一项赔偿都有其原则和规定,并不是由患者及其家属漫天要价。那么医疗精神赔偿原则有哪些?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医疗事故精神赔偿的原则及其适用

精神抚慰为主原则

精神损害赔偿具有补偿性和抚慰性,其中抚慰性的重要性超过补偿性。具体而言,这一原则包括两点:1.通过对医疗机构进行物质制裁,以实现对受害人及其亲属的公平和正义,抚慰其受到创伤的身心。2.精神损害赔偿金是一种民事救济手段,用于对受害人因人身权受到侵害而遭受的精神损害进行补偿,其作用在于提供精神抚慰,弥补由损害所造成的精神痛苦。

限额赔偿原则

限额赔偿原则要求规定精神损害赔偿的最高限额,法官可以在最高限额以下酌定具体数额。具体而言,精神损害可以请求金钱赔偿,但赔偿数额应受限制。在实践中,这一原则可分为两种形式:一是针对单独项目的精神损害赔偿规定最高限额,二是针对所有精神损害赔偿规定最高限额,包括身心创伤、精神痛苦、感情不幸以及伴侣权丧失等。然而,过高的赔偿数额会引起医疗机构的强烈反对,最终可能破坏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合理性,使其失去实施的能力。若赔偿数额过低,既无法抚慰受害人及其亲属的痛苦,实际上也无法起到补偿的作用,甚至无法弥补受害人的诉讼成本和医疗费用,这意味着对致害人的纵容。因此,《条例》第50条第11款规定的“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造成患者残疾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体现了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应受限制的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应注意两点:一是对赔偿总额进行限制,公平合理的方式是确定上限和下限,具体赔偿数额应考虑医疗损害发生地居民、企事业单位的实际承担能力;二是对受害人及其亲属或死者近亲属的精神损害赔偿规定上限和下限,可以通过表格形式固定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

法官自由裁量原则

法官自由裁量原则指的是法律赋予法官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对案件的具体赔偿数额进行灵活确定的权利。该原则将精神损害赔偿的基本功能定位于抚慰受害人的精神痛苦,而精神痛苦无法通过数理评价来确定。由于精神损害与物质赔偿之间缺乏内在的比例关系,受害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导致对精神痛苦的感知程度各不相同,个案之间的差异也很显著。因此,在审理医疗损害赔偿案件时,一方面,为了对个案做出公正、公平的判决,需要在法律框架内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考察和权衡;另一方面,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刚刚建立,缺乏操作经验,需要逐步总结、摸索和积累经验。因此,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运用自由心证原则,确定与精神损害赔偿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更符合我国当前的司法环境。然而,在具体应用该原则时应注意两点:一是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是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前提,必须依法授权;二是自由裁量权的应用应受一定的限制,即法官在判定精神损害赔偿时不能随意主观臆断,而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方法。

延伸阅读
  1. 医疗事故九级伤残赔偿多少钱
  2. 医疗事故赔偿计算细则
  3. 医疗事故精神赔偿标准的法律解析
  4. 医疗事故赔偿标准的法律规定
  5. 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计算方法及赔偿标准

医疗事故赔偿热门知识

  1. 医疗事故造成双下肢瘫痪的赔偿方式
  2. 医疗纠纷调解的注意事项
  3. 一级医疗事故赔偿项目详解
  4. 医疗事故导致死亡的赔偿金如何计算
  5. 医疗事故中陪护费赔偿标准
  6. 医疗事故赔偿的具体项目和计算方法
  7. 医疗事故调解的方式
医疗事故赔偿知识导航

医疗纠纷解决方案

  1.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
  2. 医疗事故赔偿的项目与标准
  3. 医疗产品损害纠纷
  4.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5. 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责任纠纷
  6. 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7.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