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调解要注意什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赔偿 > 医疗事故赔偿调解法律知识

医疗事故调解要注意什么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11-09

 
134870
医疗事故调解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发生医疗事故后,事故单位应该做些什么?是否必须立即查封病例、有关物证和原始材料?下文手心律师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知识,欢迎阅读。

医疗事故调解的注意事项

一、医疗机构的法定义务

医院在发生医疗事故或可能是医疗事故的医疗纠纷后,应立即展开调查和处理,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这是医疗机构的法定义务。

二、病人的法定权利

当发生医疗事故或可能是医疗事故的医疗纠纷时,病人及其家属有权向医疗单位提出查处要求。根据《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的规定,如果医院不积极调查处理事件,隐瞒真相,不解释问题,也不提出解决方案和书面处理意见,病人及其家属可以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处理。

三、个体开业医务人员的调解权限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的规定,个体诊所中的医务人员发生的医疗事故或事件,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调查和处理。因此,个体诊所无权自行调查处理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各地制定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实施细则》对哪些医疗机构可以自行查处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哪些医疗机构不能自行查处作出了具体规定。

四、保护相关证据

医疗机构在发生医疗事故后,必须立即封存病例、有关物证和原始材料。根据《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第八条的规定,医疗单位应指派专人妥善保管各种原始资料,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对于因输液、输血、注射、服药等引起的不良后果,应暂时封存现场实物,以备检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医疗事故办法实施细则》也对此作出了更为具体的规定。

五、尸体解剖

在医疗事故或可能是医疗事故的医疗纠纷中,如果死亡原因不明确,应进行尸体解剖。根据《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第十条的规定,临床诊断不能明确死亡原因的情况下,必须进行尸检。尸检应在死后48小时内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医院的病理解剖技术人员进行,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请当地法医参加。如果医疗单位或病人家属拒绝或拖延尸检,超过48小时影响对死因的判定,拒绝或拖延的一方将承担责任。

六、医疗费用的支付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由医疗事故造成的额外医疗费用应由造成医疗事故的单位支付,不计入一次性经济补偿范围。但符合出院标准的病人应当出院,产妇死亡后留有婴儿的,应由家属将婴儿接出院。如果病人拒绝出院或病人家属拒绝接婴儿出院,自病人或病人家属接到医院通知之日起,费用由其自行承担。

七、协商赔偿与医疗事故鉴定

病人方面可以与医院方面协商经济赔偿费用,但最好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在此基础上,双方可以根据法律依据商谈赔偿数额,以使赔偿数额更加合理,保障双方利益,避免因赔偿过低或过高而引发纠纷。

延伸阅读
  1. 合作怎么处理医疗事故
  2. 医疗过失鉴定
  3. 整容失败如何向医院要求赔偿
  4. 医疗纠纷赔偿不满意的处理方式
  5. 医疗调解委员会的程序

医疗事故赔偿热门知识

  1. 医疗纠纷调解的注意事项
  2. 案情简介
  3. 医疗事故的处理方式
  4. 医疗事故赔偿计算细则
  5. 医疗事故:寻求法律救济的途径
  6. 医疗事故调解的方式
  7. 医疗纠纷调解可以调几次
医疗事故赔偿知识导航

医疗纠纷解决方案

  1.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
  2. 医疗事故赔偿的项目与标准
  3. 医疗产品损害纠纷
  4.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5. 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责任纠纷
  6. 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7.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