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11-09
医院在发生医疗事故或可能是医疗事故的医疗纠纷后,应立即展开调查和处理,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这是医疗机构的法定义务。
当发生医疗事故或可能是医疗事故的医疗纠纷时,病人及其家属有权向医疗单位提出查处要求。根据《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的规定,如果医院不积极调查处理事件,隐瞒真相,不解释问题,也不提出解决方案和书面处理意见,病人及其家属可以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处理。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的规定,个体诊所中的医务人员发生的医疗事故或事件,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调查和处理。因此,个体诊所无权自行调查处理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各地制定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实施细则》对哪些医疗机构可以自行查处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哪些医疗机构不能自行查处作出了具体规定。
医疗机构在发生医疗事故后,必须立即封存病例、有关物证和原始材料。根据《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第八条的规定,医疗单位应指派专人妥善保管各种原始资料,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对于因输液、输血、注射、服药等引起的不良后果,应暂时封存现场实物,以备检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医疗事故办法实施细则》也对此作出了更为具体的规定。
在医疗事故或可能是医疗事故的医疗纠纷中,如果死亡原因不明确,应进行尸体解剖。根据《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第十条的规定,临床诊断不能明确死亡原因的情况下,必须进行尸检。尸检应在死后48小时内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医院的病理解剖技术人员进行,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请当地法医参加。如果医疗单位或病人家属拒绝或拖延尸检,超过48小时影响对死因的判定,拒绝或拖延的一方将承担责任。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由医疗事故造成的额外医疗费用应由造成医疗事故的单位支付,不计入一次性经济补偿范围。但符合出院标准的病人应当出院,产妇死亡后留有婴儿的,应由家属将婴儿接出院。如果病人拒绝出院或病人家属拒绝接婴儿出院,自病人或病人家属接到医院通知之日起,费用由其自行承担。
病人方面可以与医院方面协商经济赔偿费用,但最好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在此基础上,双方可以根据法律依据商谈赔偿数额,以使赔偿数额更加合理,保障双方利益,避免因赔偿过低或过高而引发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