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证据如何保全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8-22
任何一个诉讼案件的成败,最重要的便是证据的收集与保存。当发生医疗事故后,医疗机构和患者应该如何去保存己方收集的证据呢?证据保全有什么方法?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将为您具体解答医疗事故证据保全相关问题。
医疗事故证据的保全方法
证据保全的法律规定
证据保全是一种防止证据自然消失、人为破坏或难以取得的措施,通过在收集、诉讼前或诉讼中将证据固定和保管起来,以供后续案件分析和事实认定使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81条的规定,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诉讼参与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动采取保全措施。然而,医疗事故的诉讼过程通常较长,等到提起诉讼后才申请人民法院保全证据往往为时已晚,难以被医患双方接受和认可。因此,医患双方很少向人民法院申请证据保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16条和第17条分别对病历和可疑医疗物品的保全进行了规定,要求医患双方当事人自行实施证据保全。这种规定符合医疗事故处理的流程和时限,因此在实践中是常用的手段。
证据保全的方法
根据《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全文》24条的规定,人民法院进行证据保全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查封、扣押、拍照、录音、录像、复制、鉴定、勘验、制作笔录等方法。根据法规的要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16条规定了病历的封存原则。具体要求如下:(1)、病历的封存和启封必须由医患双方共同进行,任何一方单独进行的封存和启封均无效。(2)、如果无法区分主观病历和客观病历,可以对全部病历进行封存。(3)、封存的对象可以是病历原件或复印件。通过以上规定,可以保证医疗事故病历的封存符合法规要求。这样做有助于保护证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为医疗事故的调查和处理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