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3-11-05
医疗事故的判定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需要确定该医疗行为是否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其次,需要确定该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失,并且是否造成了患者的人身损害。这三个方面都是判定医疗事故的关键要素。
我国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办法是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自2002年9月1日起,《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开始实施。该标准明确规定了不同损害后果所对应的医疗事故等级。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条的规定,医疗事故分为四级,具体等级根据患者人身损害的程度来划分:
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
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
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
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具体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根据我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以下情形不属于医疗事故:
(一) 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
(二) 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
(三) 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
(四) 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
(五) 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
(六) 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