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11-29
医生在医疗事故中履行职务行为,应该追究医院的责任。然而,如果确实是医生个人的过错导致事故发生,医院可以采取内部追责措施。
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时,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事故等级和情节,会进行相应的处罚。对于严重情节的事故,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医疗机构停业整顿,并吊销其执业许可证。对于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根据刑法关于医疗事故罪的规定,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果情节不足以构成刑事处罚,可以给予行政处分或纪律处分。
对于涉及医疗事故的医务人员,除了前述的处罚措施外,卫生行政部门还可以责令暂停其执业活动6个月至1年。对于情节严重的医务人员,可以吊销其执业证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54条规定,如果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受到损害,且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存在过错,医疗机构应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55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对于需要进行手术、特殊检查或特殊治疗的情况,医务人员应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并取得其书面同意。如果不适宜向患者说明,应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如果医务人员未履行上述义务,导致患者受损害,医疗机构应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56条规定,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无法取得患者或其近亲属的意见时,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可以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57条规定,如果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未履行与当时医疗水平相应的义务,导致患者受损害,医疗机构应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58条规定,如果医疗机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或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隐匿或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伪造、篡改或销毁病历资料,患者受损害的,可以推定医疗机构存在过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59条规定,如果因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的缺陷,或输入不合格的血液导致患者受损害,患者可以向生产者或血液提供机构请求赔偿,也可以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如果患者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后,医疗机构有权向负有责任的生产者或血液提供机构追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