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12-18
刑事责任年龄在全球范围内的刑事立法中都有相应的规定。不同国家的刑事立法对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有所不同,但一般都是根据本国少年儿童的成长情况和对犯罪的打击需要,根据个体从完全不具备到部分具备再到完全具备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逐步发展过程,将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几个阶段,并采用不同的划分方法。有些国家实行绝对无责任年龄和完全负责任年龄的两分制,有些国家则实行绝对无责任年龄、相对无责任年龄、减轻责任年龄、完全负责任年龄的四分制。目前,大多数国家的刑法中采用了三分制或四分制的责任年龄制度。
我国刑法根据我国长期以来对待少年儿童的政策,即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结合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状况、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以及各类犯罪情况等实际情况,适当借鉴其他国家的立法经验,考虑刑法发展趋势,在刑法典第17条中对刑事责任年龄进行了较为集中的规定,将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和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三个年龄阶段。
根据我国刑法典第17条的规定,不满14周岁的人属于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一般来说,不满14周岁的人处于幼年时期,还没有具备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即没有责任能力。因此,法律规定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不追究刑事责任;但在必要时,可以依法要求其家长或监护人对其进行管教,并且政府可以对接近14周岁(即12至13周岁)的人进行收容教养。
根据我国刑法典第17条第2款的规定,已满14周岁但不满16周岁的人属于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也称为相对无刑事责任阶段。达到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辨别是非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即对某些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备一定的辨认和控制能力。因此,根据法律规定,他们对自己实施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等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负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典第17条第1款的明文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进入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由于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的体力和智力已经相当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知识,对是非观念和法制观念的增长已经达到一定程度,一般已经能够根据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因此,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可以构成刑法中的所有犯罪,对自己实施的所有危害行为负担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