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强制医疗的启动主体是谁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指南 > 强制医疗法律知识

法定强制医疗的启动主体是谁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2-03

 
123463
强制医疗是对于精神病患者以及某些患者家属不肯替患者治疗的一种措施,它具有强制性的特点。而要让强制医疗实施的话,就必须要得到相关单位的许可。那么,法定强制医疗的启动主体是谁?手心律师网小编带你了解强制医疗知识。

法定强制医疗的启动主体的确定

一、公安机关作为执行主体的观点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53条的规定,罪犯被交付执行刑罚时,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在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将相关法律文书送达公安机关、监狱或其他执行机关。虽然强制医疗执行并非刑罚执行,但强制医疗决定也是法院作出的需要执行的一项刑事处分措施,因此应将相关法律文书交付具体执行职责的主体。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535条规定,法院决定强制医疗时,应在作出决定后五日内向公安机关送达强制医疗决定书和强制医疗执行通知书,由公安机关将被决定强制医疗的人送交强制医疗。因此,执行主体应为公安机关。

二、其他机构作为执行主体的观点

根据刑事诉讼法解释第429条的规定,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并在押的罪犯,第一审人民法院应在判决、裁定生效后十日内将判决书、裁定书、起诉书副本、自诉状复印件、执行通知书、结案登记表送达看守所,由公安机关将罪犯交付执行。虽然该条规定将相关法律文书送达公安机关,但实际执行机关并非公安机关,而是法律规定的其他执行主体,如监狱是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执行机关。因此,根据此推理,法院将相关文书送达公安机关,并不能推断强制医疗执行主体就是公安机关,公安机关有可能只是交付,具体的执行主体可能是其他机构。

强制医疗执行主体的确定

如果强制医疗执行主体不确定,可能导致公安机关只负责将人送到精神病医院,而普通精神病医院只负责治疗,使得医疗、安全监管、会见探视以及定期诊断评估和报请解除等多个方面的职责归属模糊。只有明确强制医疗执行主体,才能使执行主体真正承担相应职责,有效落实安全监管措施,将人身危险性程度不同的被强制医疗人与普通精神病人分管分治,并在被强制医疗人已不具有人身危险性、不需要继续强制医疗时,主动报请解除强制医疗,维护被强制医疗人的合法权益。此外,刑事诉讼法第289条规定检察院对强制医疗的决定和执行实施监督。如果强制医疗执行主体不确定,检察机关难以有效监督。
延伸阅读
  1. 法院是否有权强制要求进行医疗事故鉴定
  2. 医疗事故强制责任险理赔时效及流程(《侵权责任法》失效日期为2020年12月31日)
  3. 刑事强制医疗的解除权力
  4. 因为抢车位撞人怎么赔偿
  5. 精神病人打人的法律处理方式

刑事诉讼指南热门知识

  1. 刑事案件撤回起诉的法律依据及行使条件
  2. 刑事诉讼中侦查羁押期限的规定
  3. 刑事诉讼中回避的处理办法
  4. 犯罪嫌疑人委托辩护人的数量限制
  5. 什么叫刑事辩护,概念是什么
  6. 亭湖刑事犯罪辩护律师多少钱
  7. 探索刑事辩护律师的权益?
刑事诉讼指南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