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1 更新时间:2024-01-20
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一种法定强制方法,目的是在一定期限内暂时限制或剥夺其人身自由。
拘传: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一种强制方法,要求其到案接受讯问。
取保候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责令某些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以确保他们能随传随到。
监视居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限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得离开住处或者指定的居所,并对其行为加以监视、限制其人身自由。
拘留: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在刑事案件侦查中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采取的临时强制措施。
逮捕:由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决定,公安机关执行的一种强制措施,剥夺犯罪嫌疑人一定时间内的人身自由,并将其解送到一定场所予以羁押。
1.有权适用强制措施的主体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其他国家、机关、团体或个人无权采取强制措施,否则构成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侵犯,情节严重者构成犯罪。
2.强制措施的适用对象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于诉讼参与人和案外人不得采用强制措施。
3.强制措施的内容是限制或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而不是对财物的强制处分。
4.强制措施的性质是预防性措施,目的是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侦查和审判,进行毁灭、伪造证据、继续犯罪等妨害刑事诉讼的行为。因此,强制措施与刑罚和行政处罚存在本质区别。
5.强制措施是一种法定措施,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各种强制措施的适用机关、适用条件和程序都进行了严格规定,目的是为了严格控制强制措施的使用,防止滥用强制措施对人权产生负面影响。
6.强制措施是一种临时性措施,随着刑事诉讼的进程,强制措施应根据案件的进展情况进行变更或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