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的原则有哪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审判阶段 > 附带民事诉讼法律知识

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的原则有哪些

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4-03-23

 
121837
1.补偿为主、惩罚和抚慰为辅的原则

精神损害赔偿的目的与原则

1.填补被害人的精神损害

精神损害赔偿的目的在于弥补侵权行为对被害人造成的精神损害,而惩罚侵害人和抚慰被害人只是补偿精神损害所带来的后果。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附带民事诉讼。由于犯罪行为对被害人造成的精神损害比一般侵权行为更严重,如果只强调精神损害赔偿的抚慰性和惩罚性,而不补偿被害人所遭受的精神损害,就无法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2.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要求在精神损害赔偿中综合考虑法定因素和酌定因素。法定因素主要包括侵害人的过错程度、被害人的精神损害程度和后果、侵害行为的后果和社会影响等。酌定因素包括当事人主体的类别、侵害人的认错态度和被害人的谅解程度、双方当事人的经济状况、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等。在具体的赔偿中,应综合考虑法定因素和酌定因素,适当确定赔偿数额。这样既能补偿被害人所遭受的精神损害,惩罚侵害人,又不会给侵害人带来无法承受的经济负担。这种做法不仅符合法律公平的目的,也易于在司法实践中执行。

法官自由酌量原则

1.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

法官在处理精神损害赔偿案件时享有自由裁量权,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灵活处理案件。由于精神损害不像财产损害那样容易判断,因此在评估精神损害程度和确定赔偿数额时,必须赋予法官自由裁量的权力。按照这一原则,法官在审理具体案件时,应根据法律和事实合理地确定赔偿数额。法官的自由酌量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决定赔偿数额,他必须依据客观事实,分析和判断各种因素作出处理或判决。一般来说,法官在确定数额时应考虑被害人的精神损害程度、与侵害人的关系、社会地位、职业、知名度、经济条件、侵害人的过错程度、经济状况、当地的经济水平、地方习惯等多种因素。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公正和公平。

2.合理判断赔偿数额

法官在根据自由酌量原则确定赔偿数额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判断。在评估精神损害程度时,可以考虑被害人的痛苦程度、心理创伤、生活质量的下降等因素。与侵害人的关系可以影响赔偿数额,如近亲属关系、职务关系等。社会地位、职业和知名度也是考虑的因素,因为这些因素可能影响被害人的声誉和精神健康。经济条件和侵害人的过错程度也应被纳入考虑范围。此外,当地的经济水平和地方习惯也会对赔偿数额产生影响。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法官可以合理判断赔偿数额,以实现公正和公平的目标。
延伸阅读
  1.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范围和标准是什么
  2. 提起刑事附带民事的利与弊是什么
  3. 植物人刑事附带民事是怎样的
  4.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标准2024
  5. 刑事附带民事精神损失赔偿法院会支持吗

审判阶段热门知识

  1. 如何向最高人民检察院申请再审抗诉
  2. 死刑复核程序中辩护律师的权利
  3. 公安刑事立案复核的程序
  4. 刑事附带民事授权
  5.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拒不履行会有什么法律后果
  6. 非吸罚款没钱交怎么办
  7. 请问刑事附带民事调解书抗诉有那些流程
审判阶段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