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0 更新时间:2023-10-20
根据法律规定,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和审判委员会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进行审查时,如果发现在认定事实上或者在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必须提交审判委员会处理。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再审的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再审。
具体来讲,有以下3个条件要求:
1. 只有作出生效判决、裁定的法院院长和审判委员会才能提起审判监督程序。例如,某个案件经过二审,那么原来一审法院院长和审判委员会就不能够提起审判监督程序,即使错误的生效判决、裁定是一审法院发现的,一审法院也只能够把发现的错误报告给二审法院,由二审法院来决定是否提起审判监督程序,一审法院没有这个权力。如果原来是一个一审案件,没有经过二审法院,一审的判决裁定,一审就发生法律效力,那么一审法院的院长和审判委员会能够提起审判监督程序。
2. 生效判决的法院院长和审判委员会的分工是这样的,判决确有错误首先由院长认定,院长认为确有错误,提交审判委员会,审判委员会根据院长的提交,对案件进行讨论,以决定是否确有错误,是否需要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简单说,院长有发现权,有提交权但没有最终决定权,审判委员会没有直接对案件进行讨论的权力,但审判委员会有决定权。
3. 审判委员会经过讨论认为确有错误需要通过审判监督程序加以纠正,那么他能够作出什么样的决定呢?只能够作出本院再审的决定,不能指令下级法院再审。因为按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案件原来是一审就按一审程序,原来是二审就按二审程序。所以如果允许指令下级法院再审就会发生一审法院按二审程序审理案件的荒谬现象。
根据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进行审查时,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在这里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 就最高人民法院来讲,他们有权把自己的有错误的生效判决指令下级法院再审。自己生效的有错误的判决和裁定要自己再审,各级法院都有这样的权力,但把自己作出的生效的判决、裁定指令下级法院再审,只有最高人民法院有这个权力。
2. 上级法院对于下级法院的错误判决、裁定,有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权力,这个上级当然就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在内。上级对下级的审判监督程序是通过两种方式提起的,一种是指令再审,一种是自己提审,都可以。
3. 如果下级法院判决是二审生效的判决,上级法院不能直接指令一审法院再审。
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上级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进行审查时,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78条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根据《意见》第208条规定,对于不予受理的、驳回起诉的裁定,当事人可以申请再审。
根据《意见》第203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法定代理人,可以代理当事人提出再审申请。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79条规定,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1、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2、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3、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4、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5、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人民法院对不符合前款规定的申请,予以驳回。
审判监督程序是对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进行再次审理。人民法院认为判决有错误的,可以由上级人民法院和本级人民法院自行启动,检察院可以抗诉的方式启动,当事人可以申请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