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什么是翻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证据 > 证据审查法律知识

了解什么是翻供

点击数:27 更新时间:2024-11-01

 
119629
翻供后能否成立自首对于犯罪行为推翻之前的供述的自首罪行,避免曝光共犯的情形,原则上只要行为人在任一诉讼阶段有推翻原供、拒不承认本人罪行行为的,即不应以自首认定;只有行为人在整个诉讼阶段自始至终如实供述本人罪行的,可认定为自首。接下来由手心律师网编辑在本文整理介绍翻供后能否成立自首的相关知识。

翻供的定义和形式

翻供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其原作的有罪供述的自我否定的行为。它包括认型翻供和辩解型翻供两种形式。

认型翻供

认型翻供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全部或部分地推翻原供认的犯罪事实。

辩解型翻供

辩解型翻供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虽不否认事实,但提出一些足以影响犯罪成立的新辩解,这些辩解事实上已导致原供的改变。

翻供后是否能成立自首

在实践中,有些犯罪行为人在主动投案后,在前一诉讼阶段能如实供述本人的罪行,但在随后的诉讼阶段,由于畏惧刑罚或受到他人不当教唆等原因,思想上又出现反复,推翻原来的供述。对于这种情况,只要其他证据确实充分,足以证明行为人实施了指控的犯罪行为,就应当对其定罪处罚。

然而,是否能认定行为人为自首存在不同意见。原则上,只要行为人在任一诉讼阶段有推翻原供、拒不承认本人罪行的行为,即不应以自首认定。只有行为人在整个诉讼阶段自始至终如实供述本人罪行的,方可以自首认定。因为行为人只要有一次翻供行为,就表明其并没有悔罪之心,其主观恶性并没有真正消除或减弱,对其从轻处罚的法律基础已经消失。

此外,司法机关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挖掘搜集其他证据来证明行为人犯罪的成立,因此自首的客观效果也不复存在。鉴于行为人先前的供述行为没有保持必要的延续性,其积极效果已被其后的翻供行为所抵销,因此,自然就没有适用自首的余地。若行为人翻供后,司法机关经过侦查没有找到其他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行为人实施了犯罪行为,而行为人重新又如实供述的,则仍应认定为自首。

延伸阅读
  1.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重要性
  2. 答辩状
  3. 贾某与刘某的婚内财产协议引发的离婚纠纷
  4.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意义
  5. 关联公司的定义和法律要件

刑事证据热门知识

  1. 犯罪嫌疑人供述排除的情形
  2. 刑讯逼供行为引发的法律责任
  3.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特殊地位
  4. 公安局行政处罚能否消除?
  5. 刑事直接证据的定义和种类
  6. 刑诉证据的法律性及其表现
  7. 尸体登报后几日内无人认领的处理方式
刑事证据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