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犯罪嫌疑人重复采取强制措施可以吗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管辖 > 刑事管辖权异议法律知识

对犯罪嫌疑人重复采取强制措施可以吗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0-05-25

 
117156

对犯罪嫌疑人重复采取强制措施可以吗

为保证刑事诉讼活动顺利进行,防止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五种强制措施。司法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不同的司法机关对同一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存在重复适用强制措施的现象,这不仅没有对刑事诉讼起到有效保障的作用,反而对刑事诉讼形成干扰,同时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重复使用强制措施也有侵犯人权之嫌。

一、 司法实践中强制措施重复现象

我们就以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阶段为例,对于一般简单模式的刑事案件,侦查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都会对犯罪嫌疑人采取逮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三种强制措施中的一种。检察院受理案件审查的时候,如果发现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则通过提审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告知、讯问等展开审查工作。如果被移送审查起诉的犯罪嫌疑人时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检察机关往往都是对犯罪嫌疑人继续采取相同的强制措施,只是需要检察机关重新作出决定,由侦查机关继续来执行。

但是实践中并不是所有的案件都是简单模式,就拿金昌市近年来比较常见的盗窃案件来说,一些盗窃惯犯经常性的进行扒窃、或盗窃价值较小的一些物品,如盗窃电瓶车电瓶等案件中就大量出现重复使用强制措施情况。金昌市公安局下辖的三个分局,对上述刑事案件均有侦查权,每个分局下设的刑警队、各派出所也都有查办刑事案件的权限。比如说A派出所破获了一起李某某扒窃案,上报分局进行立案侦查,但由于涉案简直较小,不符合逮捕羁押条件,即使向检察院报请批准逮捕,也不会被批准逮捕,只能对李某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但在此阶段,李某继续扒窃,又被B派出所抓获,也立案侦查,并且也同样采取了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强制措施。在此阶段,李某又因盗窃电瓶车,被另一个分局的刑警队抓获,同样也立案侦查并采取了强制措施。

二、 强制措施重复存在的弊病

强制措施的重复显然是与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是相违背的,而且随着诉讼程序的推进会发现出现很问题。

(一)强制措施重复与保障人权的法治原则不符合。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采取的在一定期限内暂时限制或者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法定强制方法。显而易见强制措施是限制或者剥夺人身自由的一种措施,如果重复使用就意味着对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重复限制或者剥夺了人身自由。虽然人身自由的限制或者剥夺在现实中具有排他性,只能执行一个,不能重复限制或剥夺,但是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强制措施限制或剥夺自由,显然与法理和立法原意相违背。

(二)强制措施重复容易对正常的诉讼形成干扰,并浪费司资源。有时候检察人员正在对一起案件审查起诉的时候,突然又有一个侦查部门以同一犯罪嫌疑人的不同犯罪事实移送审查起诉,检察人员只能将案件退回,并告知侦查部门并案一并移送审查起诉。有时候也有对前一犯罪事实已经提起公诉,并且法院判决书已经下达,侦查部门又以同一行为人不同的犯罪事实移送审查起诉,这样不但使案件来回撤换,对正常的诉讼形成干扰,而且无形之中增加了司法成本,浪费了司法资源。

(三)重复非羁押性强制措施社会效果不好。就拿前面的笔者所办理案件来说,一年内多次盗窃,如果并案处理,无论从盗窃次数、盗窃数额都达到逮捕标准,审查起诉、审判都能够一次完成,法律效果、社会效果都很好。实践中许多各派出所、刑警队各自为政,你查处一起,我查处一起,但都不够逮捕标准,故而都采取非羁押性强制措施,这样一来老百姓就感觉公安机关抓了放了,放了抓了好像没有力度,也解决不了问题,放出来又开始作案,如此反复,老百姓苦不堪言,司法机关也疲于应对,社会效果不佳。

三、革除弊病,解决重复强制措施建议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重复强制措施问题,就得从办案理念、办案模式等方面入手,革除弊病,特别是侦查机关就应该科学合理制定考核考评机制,建立公检法沟通协调渠道,及时串并案件,集中侦查移送处理。

(一)规范侦查阶段的串并案机制。在侦查阶段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不简单以破案任务数为考核指标,要综合评价办案工作情况,对发现案件线索要及时移送查办主要犯罪事实侦查的部门,对移送方和被移送方都要有合理的考评方法,调动各侦查部门互通有无、及时移交案件的积极性。对压案不移交,造成人为漏罪,要追究责任,扣除相应考评分。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时发现公安机关有漏罪但不移送审查起诉,则对案件不予受理,并且依法对侦查机关发检察建议,要求整改,杜绝同一犯罪嫌疑人案件分数次移送起诉的情况发生。

(二)利用网络办案系统杜绝强制措施重复。当下网络发达,司法机关均有自己的办案系统,在系统内设置监控功能,如果对同一个人出现重复采取强制措施系统立即提示,在系统内无法再次办理强制措施,并建议和已经立案的案件并案侦查,一同处理。

(三)强化非羁押性强制措施的执行力度。根据法律规定,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非羁押性强制措施的执行都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户籍所在地县级公安机关。负责执行的县级公安机关应当在二十四小时以内核实被取保候审人、保证人的身份以及相关材料,并报告县级公安机关负责人后,通知犯罪嫌疑人居住地派出所执行。如果加大执行力度,让非羁押性强制措施执行再不流于形式,那么无论那个机关,重复采取几个强制措施,最终执行的派出所都是唯一的,这就能够及时发现是否重复采取了强制措施,派出所可以及时向办案部门反馈,相关部门就可以做到及时撤销,及时并案处理。

相关知识:犯罪嫌疑人讯问情况

讯问犯罪嫌疑人,是指侦查人员依照法定程序以言词方式向犯罪嫌疑人查问案件事实和其他与案件有关情况的一种侦查行为。

讯问犯罪嫌疑人,有利于侦查人员收集、核实证据,查明案件事实;有利于发现新的犯罪线索和其他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分子;有利于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罪行或行使辩护权。

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

犯罪嫌疑人申请取保候审的条件

《律师参加刑事诉讼办案规范》规定:

第三十四条 律师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及会见犯罪嫌疑人,如果认为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

(一)犯罪嫌疑人所涉案情符合《刑事诉讼法》第51条的规定;

(二)犯罪嫌疑人患有严重疾病;

(三)犯罪嫌疑人正在怀孕或者哺乳自己的婴儿;

(四)侦查机关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拘留逮捕措施已超过法定期限。

第三十五条 在押的犯罪疑人或者其近亲属要求律师为犯罪嫌疑人申请取保候审,承办律师认为符合法定的取保候审条件的可以为其申请保候审。

延伸阅读
  1. 刑事拘留的法律要求和程序
  2. 传唤要带手铐吗
  3. 姻亲是否有权为罪犯请律师?
  4. 投案自首的法律意义
  5. 一、刑事案件到公诉科如何变更强制措施

刑事管辖热门知识

  1. 戴罪立功的含义
  2. 职能管辖
  3. 监视居住的执行地点
  4. 刑事案件立案级别管辖规定
  5. 立案前能否拘留犯罪嫌疑人
  6. 自诉案件的分类及管辖
  7. 刑事二审强制措施期限
刑事管辖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