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11-14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然而,仅凭此规定往往无法准确认定共同犯罪,认定公共犯罪必须同时满足以下要件:
1、存在共同的犯罪故意。例如,张三和李四合谋实施抢劫,双方具备明确的协同抢劫意图,并清楚共同抢劫的后果。否则,即使张三实施了抢劫行为,李四也参与了抢劫,也不能认定为共同犯罪,而应分别对他们的罪行进行认定。
2、存在基于共同犯罪故意的共同犯罪行为。例如A与B合谋盗窃,必须实施了共同盗窃行为,如准备工具、踩点、放风等。只有这样才能认定为共同犯罪。如果B仅仅有共同盗窃的想法,但没有参与任何盗窃行为,也没有进行教唆、帮助、组织等行为,一般不认定A与B构成共同犯罪。
3、二人以上均应是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共同犯罪必然需要至少两个人才能构成,但这两个人必须都具备刑事责任能力。例如,一名正常成年人与一名精神病患者共同实施犯罪行为,不能认定为共同犯罪,相关法律责任应由正常成年人承担。
尽管认定共同犯罪有一定的条件,但在实践中,影响认定是否为共同犯罪的因素很多。机械地适用上述条件来认定共同犯罪有时并不正确。例如,如果是两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就不能构成共同犯罪,应根据各自的罪行分别定罪处罚。如果对于共同犯罪方面有疑问,最好咨询专业的刑事辩护律师,以明确责任,判断是否构成共同犯罪。而且即使构成共同犯罪,根据个人在案件中的作用、参与程度等实际情况,不同的人所受到的刑罚也会有所不同。
根据上述对共同犯罪构成特征的分析,可以知道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二人以上的共同过失行为造成一个危害结果,不构成共同犯罪。
2、二人以上共同实施危害行为造成某种危害结果,但有的是出于故意,有的是出于过失,不构成共同犯罪。
3、无罪过帮助他人实施故意犯罪,不构成共同犯罪。
4、二人以上同时或者先后(近乎同时)针对同一个目标实施同一犯罪,但主观上缺乏共同实施犯罪的意思联络,属于同时犯,不构成共同犯罪。
5、二人以上同时实施犯罪,但故意内容不同,不构成共同犯罪。
6、超出共同故意范围之外的实施行为,不构成共同犯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六条的规定:“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处罚。索贿的从重处罚。”
根据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二)个人贪污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因此,受贿金额达到五万元起点,量刑至少为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此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量刑指导意见》,对于从犯,应综合考虑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以及是否实施犯罪行为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
具体规定如下:
1、对于从犯,一般应减少基准刑的30%-70%。如果犯罪较轻,应减少基准刑的70%以上。
2、未区分主从犯,但对于作用相对较小的被告人,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30%。
3、对于共同犯罪中作用相对较小的主犯,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