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10-18
美国产品责任法对损害赔偿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人身损害赔偿、财产损害赔偿以及惩罚性损害赔偿。人身损害赔偿的原则是为了弥补受害人身体和精神上的损害。根据司法实践,美国法院在人身损害赔偿方面的判决金额较高,尤其是精神损害赔偿。财产损害包括缺陷产品以外的财产损失以及因缺陷产品导致的间接损失。各州对前一种损害的赔偿一致,但对后一种损害的赔偿存在不同观点,导致各州法院的判决结果不同。根据联邦最高法院的权威判例,后一种损害不予赔偿,而留给合同法救济。根据《统一产品责任示范法》第102条(F)的规定,损害包括财产损害、人身损害、精神痛苦或情感伤害以及由直接人身危险引起的精神痛苦或情感伤害。
《欧共体产品责任指令》对损害的规定包括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害。在人身损害方面,各成员国可以规定非物质损害即精神损害的赔偿。在财产损害方面,规定的范围较为狭窄,仅包括通常用于个人使用的财产损害,或者主要由受害者为个人使用或消费目的而使用的财产。该指令排除了商业目的使用的财产损害。此外,该指令不赔偿经济损失,即产品未造成人身和其他财产损害而仅导致金钱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由成员国的货物买卖法调整。《欧共体产品责任指令》对损害范围的规定非常谨慎,既考虑到美国产品责任诉讼中高额赔偿金带来的问题,也考虑到维护合同法和侵权法传统划分的需要。
日本《制造物责任法》规定,制造物具有缺陷导致他人生命、身体或财产损害的情况下,制造者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该法将“财产”明确规定为被侵害权益的一种,当其受到损害时,受害人可以依法请求赔偿。与日本现行民法第709条规定有所不同,该条仅概括规定因故意或过失不法侵害他人权利的赔偿责任。根据日本学界的通说,该条的权利包括人格权、物权、债权、营业或一般经济活动等方面的财产权益。虽然《制造物责任法》明确列出“财产”作为被侵害权益的一种类型,但在其他条款未作特别界定的情况下,其本身并无特殊意义,仍与现行民法规定相同。学者普遍认为,“财产”一词泛指物质损害和纯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