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司法解释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6-06
随着生态环境不断受到侵害,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也必须不断的加强,否则最后面对死亡的就是我们人类,现在全世界很多的国家都相继出台了对于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那么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的司法解释是什么?下面就让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详细的讲解吧。
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司法解释的适用范围和定义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包括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以及非法狩猎罪。为了依法惩处这类犯罪活动,特制定本司法解释。
第一条: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定义
根据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 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附录二的野生动物
- 驯养繁殖的上述物种
第二条:收购、运输、出售的定义
根据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收购包括以营利、自用等为目的的收购行为;运输包括采用携带、邮购、利用他人、使用交通工具等方法进行运送的行为;出售包括出卖和以营利为目的的加工利用行为。
第三条:情节严重和情节特别严重的定义
非法猎捕、杀害、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情节严重”:
- 达到本解释附表所列相应数量标准的
- 非法猎捕、杀害、收购、运输、出售不同种类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其中两种以上分别达到附表所列“情节严重”数量标准一半以上的
非法猎捕、杀害、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情节特别严重”:
- 达到本解释附表所列相应数量标准的
- 非法猎捕、杀害、收购、运输、出售不同种类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其中两种以上分别达到附表所列“情节严重”数量标准一半以上的
第四条:犯罪构成和认定
非法猎捕、杀害、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构成犯罪,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情节严重”;非法猎捕、杀害、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符合本解释。
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案件的证据要求
为了准确确认某行为是否构成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以及所犯罪名,需要重点查明以下证据问题:
一、犯罪主观方面的证据
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的主观方面一般由直接故意构成,证明犯罪主观要件的直接证据包括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辩解。在讯问中,需要重点了解以下内容:
- 有无策划、策划的具体内容
- 参与作案的动机、目的,对后果的认识态度、主动程度
- 共同犯罪的策划分工的时间、地点、内容,以及在策划下各人相对应的犯罪行为
- 在案发前、案发时、案发后,各犯罪嫌疑人实施的客观行为,以考察其主观态度
除了直接证据外,还可以收集以下间接证据来推断犯罪嫌疑人的主观直接故意:
- 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现场或转移、运输、出售犯罪对象现场或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以及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犯罪现场目击证人的证言
- 犯罪嫌疑人以自己的名义将犯罪对象出让或出卖的书证
- 犯罪嫌疑人以自己的名义将犯罪对象收购、运输、出售的书证
关于非法狩猎罪犯罪主观方面的证据
非法狩猎罪犯罪主观方面存在直接故意的证据,主要包括非法狩猎现场目击证人的证言以及犯罪嫌疑人的前科劣迹、社会生活经验、履历方面的证据。
二、犯罪客观方面的证据
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辩解是犯罪客观方面的证据,需要详细了解以下内容:
- 实施非法猎捕、杀害、收购、转移、运输、出售行为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
- 采取何种方法、手段,尤其是实施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的工具
- 作案工具的来源、数量、特征、下落
- 非法猎捕、杀害犯罪对象或非法收购、转移、运输、出售犯罪对象的特征、数量、价值
- 非法猎捕、杀害作案的详细经过
- 非法猎捕、杀害获得的赃物的处理情况,如自用、出售、赠与、取乐等或非法收购、转移、运输、出售过程中对犯罪对象的处理情况,如谋取暴利、自用或其他目的等
- 共同犯罪的起意、策划、分工、实施、分赃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