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10-20
协商解决是指在双方当事人平等自愿的前提下,通过友好协商、互谅互让达成和解协议,从而解决纠纷。
调解解决是指在有关组织(如人民调解委员会)或中间人的主持下,通过平等自愿、合法的方式分清是非、明确责任,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促使双方当事人自主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
仲裁解决是指纠纷当事人根据纠纷前或后达成的仲裁协议或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向仲裁机构提出申请,由仲裁机构依法审理并作出裁决,通过当事人对裁决的自觉履行或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从而解决纠纷。
诉讼解决是指纠纷当事人一方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由法院依法审理并作出判决或裁定,通过当事人对生效裁判的自觉履行或人民法院的强制执行,从而解决纠纷。
上述四种解决纠纷的方式中,仲裁和诉讼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执行力,而协商和调解则不具备。因此,当事人对协商和调解达成的协议可以反悔。当然,采用何种方式解决具体的民事纠纷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愿。
承担民事责任通常需要具备侵害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以及主观过错这四个要件。由于环境污染损害纠纷的特殊性,各国法律多采用特殊的责任规则,我国法律也是如此。
因此,承担环境污染民事责任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是排污者的排污行为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二是其他单位或个人受到损害;三是环境污染危害与他人受到损害互为因果关系。简而言之,排污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是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三个法定条件。
原国家环保局关于环境污染侵权责任法定条件的解释符合法学原理和立法宗旨,并在我国环境行政执法和环境司法实践中得到普遍适用,必须严格执行。
因环境污染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如果造成残疾,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如果造成死亡,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因环境污染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其他方式计算。
因环境污染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