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8-17
根据《民法通则》第83条的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根据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如果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损失,侵权者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并赔偿损失。
根据《民法通则》第124条的规定,违反国家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规定,导致环境污染并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侵权者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根据《民法通则》第107条的规定,因不可抗力无法履行合同或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者不承担民事责任,除非法律另有规定。
根据《民法通则》第134条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这些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根据《民法通则》第123条的规定,从事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工具等对周围环境具有高度危险的作业,如果造成他人损害,侵权者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但如果能够证明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侵权者不承担民事责任。
根据《民法通则》第130条的规定,如果两个以上的人共同侵权导致他人损害,这些侵权者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0条的规定,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责任人应当排除危害,并赔偿损失。如果完全由第三者的故意或过失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责任应由第三者排除危害,并承担赔偿责任。对于破坏海洋生态、海洋水产资源和海洋保护区,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况,依照本法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视治理权的部门代表国家向责任人提出损害赔偿要求。
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2条的规定,如果完全符合以下情形之一,且经过及时采取公正措施仍无法避免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损害,那么造成污染损害的相关责任人将不承担责任:1. 战争;2. 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3. 负责灯塔或其他助航设备的主管部门在执行职责时的疏忽或其他过失行为。
除了《海洋环境保护法》外,还有其他相关法律对环境污染防治做出了规定。其中包括1984年通过、1996年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1987年通过、1995年、2000年两次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以及1995年通过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1996年通过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这些法律基本上与《海洋环境保护法》有相似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