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4-09-06
1.网络著作权的间接侵权主要发生在中间商身上。中间商通过提供链接方便广大网民下载受网络著作权保护的资源,网民下载了就是直接侵权,而提供网络链接的中间商就是间接侵权。
网络著作权的间接侵权是指,中间商没有实施受网络著作权专有权利控制的特定行为,但故意引诱他人实施“直接侵权”,或在明知或应知他人即将或正在实施“直接侵权”时提供实质性帮助,以及特定情况下“直接侵权”的准备或扩大其侵权后果的行为。
2.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23条的规定,链接提供者构成间接侵权须满足以下构成要件:
1)、存在软件用户的直接侵权行为;
2)、软件供应商对于用户的直接侵权行为起到了教唆、引诱或实质性帮助作用;
3)、软件提供商存在主观过错,即明知或应知。这实际上等同于同侵权行为,下载链接的人与提供连接的中间商形成共同侵权,应依法承担共同侵权的民事责任。
任何侵权行为的认定都是建立在权属确定的基础上。因此,权属的证明成为侵权认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就涉及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1)网络环境下作品的构成要件
根据《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条的规定,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其构成要件包括独创性和可复制性。就独创性而言,只要某作品是作者独立完成的,不是从他人作品中抄袭而来,即可认为具有独创性。至于可复制性,作品通过网络传播出去,实质上是作品不断被复制的过程。
(2)网络环境下作品著作权人的确定问题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11条的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因此,确认网络环境下作品的著作权人的关键是作品作者的确定,而作者身份的确定又与作者署名方式密切相关。在网络环境下,作者应慎重选择署名方式,注意加强自身的著作权保护意识。
我国《著作权法》对著作权侵权行为从未有过明确的法律定义。著作权作为一项知识产权是一种绝对权,著作权人是权利主体,其他任何人都负有不得非法干涉和侵害权利人所享有的专有权的义务,违反了此种不作为义务,便构成了对著作权人权益的侵害。
对于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我们可以简单地定义为“未经著作权人及相关权利人许可,通过网络行使权利人专有使用权的不法行为”。其构成要件有两个:一是擅自通过网络行使了著作权人及相关权利人的专有权或侵害了其他利益;二是行为违法。如果行为人擅自行使了权利人的某项权利,但此种使用行为是法律所准许的,如合理使用行为或法定许可行为,那么其行为并不构成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