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5-02
当公民的环境权利受到侵害时,他们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例如,当新房装修后导致家人身体不适,甚至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产生影响时,公民可以选择使用诉讼程序或非诉程序来解决问题。同样地,当小区旁的高速公路噪声不断侵害居民的权益时,公民可以选择行政处理程序或提起民事诉讼。
诉讼程序和非诉程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诉讼程序通常是指通过法院来解决纠纷的程序。它的优点是,法院可以对双方的权益进行公正的评估,并做出具有约束力的判决。然而,诉讼程序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高的成本。
相比之下,非诉程序通常更加灵活和快速。例如,行政调解是一种常见的非诉程序,通过调解双方的利益冲突,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纠纷。此外,当事人协商解决也是一种非诉程序,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达成一致,避免了繁琐的诉讼程序。
环境侵权救济之所以困难重重,是因为环境侵权具有一些特殊性。首先,环境侵权行为往往是间接的,损害具有潜伏性,因此很难确定污染源。其次,环境侵权行为通常涉及高度科技和复杂性,对受害人来说,举证困难,难以获得赔偿。此外,由于环境损害具有跨地域性,损害源头和结果多样化,导致损害范围和数额难以确定。即使能确定损害范围和数额,加害人也可能无法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针对环境侵权民事救济的困难和个案的特殊性,公民在选择环境救济途径时应该理性决策。可以选择行政处理程序,如行政调解,通过调解活动解决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纠纷。另外,当事人也可以通过非诉程序,如协商解决,达成一致。如果无法通过非诉程序解决纠纷,公民可以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通过诉讼程序确定环境污染赔偿责任,并处理赔偿金额等法律关系。
综上所述,环境侵权民事救济存在困难,但公民可以通过合理的分析和选择适当的救济途径来维护自己的环境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