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10-10
协议拆迁并非政府征收,而是由开发商或其他民事主体对房屋进行征收的情形。被征收人与民事主体签订的是民事拆迁协议。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九条规定,进行房屋征收的各项建设活动应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旧城区改建应纳入市、县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时,应广泛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并经过科学论证。
根据第十条规定,房屋征收部门拟定征收补偿方案后,应报市、县级人民政府。市、县级人民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对征收补偿方案进行论证并公布,征求公众意见。征求意见期限不得少于30日。
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及时公布征求意见情况以及根据公众意见进行的修改情况。如果旧城区改建需要征收房屋,若多数被征收人认为征收补偿方案不符合规定,市、县级人民政府应组织听证会,邀请被征收人和公众代表参加,并根据听证会情况修改方案。
在签订拆迁协议时,必须确保与我们签订协议的是具有法人资格的拆迁人,否则合同可能因为主体不明确、主体无法承担法律责任而无法履行。例如,拆迁指挥部、拆迁办公室等机构并不具备法人主体资格,一旦拆迁结束就会撤销,难以追究履行合同的责任。
拆迁协议中的重要内容必须明确约定,以免因合同细节不明确导致履行过程中出现问题。拆迁协议中必须明确约定的内容包括:
- 补偿款总金额及各项补偿内容的具体明细。如果存在厂房出租情况,补偿内容的明细尤为重要,因为这涉及到双方分割拆迁补偿款的确定。
- 补偿款的支付时间和方式。
- 安置房、安置土地的面积、具体位置和土地性质。地理位置决定土地的区位价值,土地性质(住宅、工业或商业)直接影响土地价值。如果在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容易引发纠纷。
- 如果签订补充协议,补偿协议上的内容必须合法,不与主合同条款冲突。如果对主合同进行重大改动,必须明确约定以补偿协议为准。
在签订合同时,应明确约定违约责任,以防万一。这样做不仅可以督促拆迁人履行合同,还可以为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防备。
对于要求合同签订后立即腾退房屋并在交房后支付补偿款的拆迁项目,履行程序存在一定隐患。在签订合同后先腾退房屋,然后再交付拆迁补偿合同和支付补偿款的做法存在风险。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必须慎重考虑。
在审查拆迁补偿合同时,要注意是否存在不利因素和不公平条款。例如,是否设置了付款条件,这些条件是否模糊或难以实现。一旦出现这样的条款,拆迁人可能通过延迟付款时间来滥用这些条款。对于涉及大额补偿费用的大型企业拆迁项目,延迟几个月付款可能导致巨大利息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