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荒了20多年的荒地,土地征收补偿应该怎么分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5-02-13
荒地开垦后的土地征收补偿如何分配
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征收土地时应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对于征收的耕地,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具体标准如下:- 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 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数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单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数量计算,每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四至六倍。但每公顷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十五倍。- 非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耕地的标准规定。- 被征收土地上的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征收城市郊区的菜地,用地单位应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 如果按照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支付标准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补助费。但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三十倍。- 在特殊情况下,国务院可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标准。
有资格获得征地补偿款的人员
根据具体情况,以下人员有资格获得征地补偿款:1. 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农村人口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在未丧失成员资格前仍然是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获得补偿款的资格。2. 大中专院校毕业后迁回户口的人员:已属居民户且在外工作,有生活来源的人员,虽未将户口迁至工作地,但不应以户口在本村认定其分配资格。但如果因就读大中专院校而将户口迁出,其父母仍以集体经济组织的基本生产资料为经济生活保障,为确保其安心学习所需的生活费用,应认定其分配资格。3. 因婚姻关系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流动的人员:已进入本集体经济组织实际生产、生活,但常住户口仍保留在原集体组织所在地的人员,应认定其具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有获得补偿款的资格。4. 已嫁入的妇女:如果其户口已迁入,应查明其娘家所在地是否已收回其责任田。如果未收回,其作为农民的合法权益未被侵犯,不应认定其分配资格。5. 新出生人口:对于未办好户口手续或已办好户口手续但未分得责任田而决定不分配的新出生人口,根据法律规定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不能以户口手续未办好而拒绝分配。只要能确认征地补偿费产生于其出生之后,应认定其分配资格。6. 超生子女:只要该子女的落户合法且经过有关行政部门处理,应享有本村村民的同等待遇。不能因父母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而剥夺子女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因此有获得补偿款的资格。7. 服兵役、两劳人员:这些人员仍以原集体组织农村土地为基本生活来源,应享有村民同等待遇,有获得补偿款的资格。但在部队已提干的人员不再享有村民同等待遇,其分配资格不予认定。8. 回乡退养人员:虽然这类人员在集体经济组织实际生产、生活,但并不以承包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村土地为生活保障,不应具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相应地也没有获得补偿款的资格。9. 为了分配土地补偿费而迁入户口的人员:以不正当手段迁入户口的人员,不应认定其分配资格。10. 为了某种便利条件而迁入户口的人员:例如,为了子女就读条件而将户口迁入亲戚处的人员,不应认定其分配资格。通过以上规定,可以确定哪些人具有获得征地补偿款的资格,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